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显示方式:
数字经济理论与应用
智能化转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制造业创新——基于创新动机视角
刘伟, 卢泓方, 于龙振, 姜禹辰
2024, 39(3): 4-19.  
[摘要](42) [HTML全文](122) [PDF 1882KB](5)
摘要:
智能化转型是推动数实融合、加速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采用2015—2022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从创新动机视角出发,考察智能化转型对制造业创新的直接影响效果、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间接调节机制及多维度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转型能促进企业创新,且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处理后保持不变。进一步将智能化转型分为智能化转型广度和智能化转型深度进行分析,发现前者具有促进效应而后者具有抑制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智能化转型和企业创新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总体上会弱化智能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对谋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而言,反而能增强智能化转型对实质性创新的促进效果。异质性分析显示,处于生命周期衰退期阶段、高人力资本结构及国有股权性质的样本企业,其智能化转型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而企业应着眼未来,以实质性创新打造长期竞争优势;政府应稳定政策预期,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政企双向奔赴,方能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 效应及机制
谷城, 张树山
2024, 39(3): 20-34.  
[摘要](34) [HTML全文](12) [PDF 2054KB](2)
摘要:
科学评估物流业智慧化发展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物流业智慧化与经济韧性指标,探究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显著提升了经济韧性,且这一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机制检验发现,物流业智慧化主要通过降低外部扰动风险、实现供需两端协调及激发经济活跃程度增强了经济韧性。拓展分析表明,物流业智慧化有助于促进市场一体化发展和市场潜力的释放,且在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和低市场化地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物流业智慧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还存在网络效应,物流网络越完善,物流业智慧化促进经济韧性的效应越强。因而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基础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地区间的物流体系,以更好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经济韧性。
管理与企业绩效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短债长用
陈默, 张济建, 徐哲
2024, 39(3): 35-51.  
[摘要](41) [HTML全文](17) [PDF 2221KB](2)
摘要:
构建企业层面的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基于中国2007—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短债长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气候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债务管理能力以及外部绿色金融环境质量加剧企业短债长用的程度;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市场竞争越温和的地区和内部控制体系越严格、气候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企业,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短债长用的加剧程度有所缓解。此外,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不仅加剧了企业短债长用,而且不利于企业的高质量成长并增加了股价崩盘风险。本文拓展了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融资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新兴市场国家统筹协调气候政策与金融借贷政策提供了学理支持。
“链主”企业如何带动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马忠, 芦雅琳
2024, 39(3): 52-65.  
[摘要](36) [HTML全文](15) [PDF 2097KB](77)
摘要:
“链主”企业能否发挥“头雁效应”以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对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链主”企业能够发挥“头雁效应”,且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三条路径带动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当“链主”企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下游、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以及与链上企业地理位置越邻近时,“链主”企业对链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引领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不仅加深对“链主”企业纵向产业引领能力的认识,还响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相关政策要求,为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与现代化水平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一定的学术参考。
财税与公共管理
税收分成、财政激励与市场整合——来自“增值税分成”改革的证据
靳取, 张艺龄, 詹新宇
2024, 39(3): 66-78.  
[摘要](30) [HTML全文](19) [PDF 1712KB](1)
摘要:
财税政策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制度保障,对建设全国大市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价格法测算2009—2020年地级市层面的市场整合程度,并以2016年增值税分成改革为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财政激励对市场整合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分成比例提升产生的财政激励有利于市场整合,这种正向影响在市场化指数高、市场整合程度大以及规模较大的城市中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分成比例的提升能够激励地方政府进行税收竞争与财政支出竞争,其中税收竞争对市场整合会产生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出竞争则会产生正向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税收分成比例提升有助于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当前应改革政绩考核体系,规范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行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法治政府与服务政府;完善税收分成制度,优化财政激励机制等。
绿色经济与三农
流通业智能化与城乡均衡发展——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
孟昊芸, 张扬
2024, 39(3): 79-94.  
[摘要](24) [HTML全文](13) [PDF 2335KB](2)
摘要:
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促进流通业智能化转型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破解城乡发展不均衡难题的关键。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切入,依托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框架,梳理流通业智能化发展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影响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2002—2022年我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流通业智能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流通业智能化程度均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征;流通业智能化在面对负向宏观冲击时具有增长韧性,面对正向宏观冲击时表现出发展潜力;流通业智能化发展通过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等渠道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且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大。因此,驱动产业智能化转型、弥合区域数字鸿沟、规范平台经济发展可为提振居民消费、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肖挺, 陈周永
2024, 39(3): 95-113.  
[摘要](34) [HTML全文](17) [PDF 2787KB](1)
摘要:
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陆上贸易通道,中欧班列的开通运行对我国经济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08—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交叠DID方法探究中欧班列开通对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欧班列开通显著促进了我国节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影响存在通道、地区以及覆盖范围间的异质性,且中欧班列主要通过促进绿色创新、产业集聚以及缓解融资约束等提高节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由此,需鼓励、支持和引导更多的中国城市成为中欧班列的节点城市,扩展国内节点城市辐射海外市场的范围。同时,节点城市应提升其绿色创新水平,完善相关的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吸引更多资本及高端产业,以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法和经济学
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钟坚, 冯峥
2024, 39(3): 114-128.  
[摘要](41) [HTML全文](20) [PDF 2453KB](1)
摘要:
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外部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影响重大。本文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视作准自然实验,选择2009—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对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显著地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高竞争度行业企业及高金融发展地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扩大技术市场规模及增加企业创新投入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数字要素禀赋、政府数字领域关注度及企业内部治理动力,均能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拓展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数字技术创新领域的相关文献,为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设计及促进数字技术创新提供重要参考。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83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唐文进, 李爽, 陶云清
[摘要](1318) [HTML全文](575) [PDF 1511 KB](261)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基于283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 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等回归方法, 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维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瓶颈, 具有门槛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且显著的促进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效应具有异质性,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从东部到中西部逐级增强。因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力度, 尤其要重视增加落后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和提升其数字化程度, 同时, 也要防止数字普惠金融的过度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负的外部效应。
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异质性检验
李治国, 车帅, 王杰
[摘要](1732) [HTML全文](1047) [PDF 1016 KB](178)
摘要: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三个维度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行分解,以区域创新创业指数表征城市创新创业水平,采用2011—2018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且基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析结果趋同。(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应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后发性优势,且东中西部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其中中部地区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3)从城市规模看,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是数字经济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从城市等级来看,二三线城市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创新创业水平是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效应的重要传导路径,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可加快产业转型速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以上结论对探索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其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影响——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视角
余姗, 樊秀峰, 蒋皓文
[摘要](907) [HTML全文](839) [PDF 997 KB](99)
摘要:
构建多渠道机制下数字经济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空间溢出效应、非线性边际递增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省级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其产生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助推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沿海省份较内陆省份享受了更多的数字红利;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具有动态非线性驱动效应,出口贸易水平较高的地区享受的数字经济红利更大;通过人力资本与贸易成本两个渠道,数字经济能间接提升省级出口技术复杂度;数字经济作用于实体经济时普遍存在边际递增的网络效应。因而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环境,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刘胜, 李文秀, 陈秀英
[摘要](343) [HTML全文](301) [PDF 1018 KB](44)
摘要: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合理的空间协同分布体系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还相对匮乏。鉴于此,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分布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面板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这一作用依赖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要素密集度、沟通密集度、城市规模等异质性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作用于企业的交易成本结构、进入与退出决策行为及研发创新激励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及其效应
陈昭, 陈钊泳, 谭伟杰
[摘要](787) [HTML全文](1404) [PDF 1116 KB](289)
摘要:
数字经济是促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赋能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因区域、生产率与人力资本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因而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好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均衡发展,实施数字化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员工持股计划与融资约束——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化兵, 乔晓龙
[摘要](597) [HTML全文](481) [PDF 1278 KB](199)
摘要: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集体激励政策,在优化企业产权配置的同时亦对企业融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这种缓解作用对东部地区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更为显著;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增强员工身份认同、缓解员工层面代理问题等途径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员工持股计划与融资约束作用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于员工之间的“监督效应”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效应”,员工持股计划在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方面不存在“搭便车”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存在“1/N”效应。本研究结论为新时期推进员工持股深化改革、提升本土企业内部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资产剥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郭伟, 郭泽光
[摘要](411) [HTML全文](376) [PDF 984 KB](128)
摘要:
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检验了资产剥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资产剥离的实施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方向取决于剥离前企业的业绩基础, 即对于经营不佳的企业而言, 资产剥离损害了企业财务绩效, 反之则显著提升了企业财务绩效。机制检验表明, 融资约束在资产剥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负向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投资效率在资产剥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中国式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利益协同抑或市值管理
洪峰
[摘要](388) [HTML全文](249) [PDF 1035 KB](153)
摘要:
相较于美国式面向全体员工的退休储蓄型计划,中国式员工持股计划面向关键少数员工,员工大多自行出资,持股期更加灵活。基于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产出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依据员工持股计划的契约特征将其分为治理型、激励型与绑定型三类,研究不同路径取向下的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治理型计划,激励型计划与绑定型计划均能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且绑定型计划的作用更加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激励型计划促进了员工在创新活动中的努力投入,绑定型计划降低了员工流失率并提升了高管的风险承担水平。本研究证实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符合利益协同观而非市值管理观,中国式员工持股计划具有创新促进效应。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发展
张小筠, 刘戒骄, 李斌
[摘要](589) [HTML全文](338) [PDF 1020 KB](95)
摘要:
基于不同规制类型与行业竞争程度差异, 将制造业分为高竞争性行业和低竞争性行业, 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评估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及综合使用这两类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 (1)环境规制整体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会经历一个由阻碍到促进的U型变化, 当前我国环境规制的影响处于阻碍阶段, 且这种阻碍效应在高竞争性行业更显著, 低竞争性行业的U型拐点出现更晚; (2)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分别表现为阻碍效应和促进效应, 且这两种效应在高竞争性行业均表现更显著; (3)技术创新主要驱动了低竞争性行业的绿色发展, 而对高竞争性行业的作用不显著。
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中国281个城市的分析
孙学涛, 于婷, 于法稳
[摘要](521) [HTML全文](382) [PDF 1096 KB](48)
摘要:
“双循环”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基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从富裕水平、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三方面构建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81个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SARAR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新型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且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共同富裕不仅受新型城镇化的影响,还受到城市初始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而言,新型城镇化更能够提升贫困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产生直接作用的同时,还会通过农民收入和公共服务对共同富裕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可从提高富裕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经济差距角度助推共同富裕。
期刊信息

双月刊,1986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编       辑:《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       版: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

主       编:邹新月

主       任:郭广珍

地       址:
广州市仑头路21号

电       话:020-84096712、84096029

邮       箱:
标准刊号:
ISSN 1008-2506
CN 44-1711/F

邮发代码:46-295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单       价:10元/期,全年60元

期刊检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