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优先发表栏目展示本刊经同行评议确定正式录用的文章,这些文章目前处在编校过程,尚未确定卷期及页码,但可以根据DOI进行引用。
显示方式:
显示方式:
专栏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
邹新月, 张锦鸿, 张友泽
2024, 39(2): 4-10.  
[摘要](7) [HTML全文](0) [PDF 1060KB](4)
摘要: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发展路径,具体可阐释为金融国际化之路、金融市场化之路、金融开放化之路和金融法治化之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高效协作是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发展模式。通过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要素将进一步生成与集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将大大提升,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将高质量做好,经典的“三元悖论”将得到有效调和,金融强国坚实的法治保障将加快筑牢。探究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有助于切实学懂、弄通、做实金融强国建设的行动路线图,也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知识体系。
经济理论与探索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股票超额收益: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戈盈凡
2024, 39(2): 11-28.  
[摘要](31) [HTML全文](4) [PDF 1448KB](6)
摘要:
宏观基本面冲击作为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被广泛认可,但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视角探讨其对中国市场股票超额收益率影响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多指标数据,构建2002—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考察其对A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暴露的负向溢价显著存在,即具有负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贝塔股票的未来超额收益率更高;不过这种溢价在不同股权性质、规模和行业的股票中存在差异,并且相对于经济上行时期,经济下行时期的宏观不确定性贝塔(beta)溢价更为显著,凸显其异质性和状态依赖性。本研究对于理解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构建相应的资产组合来应对宏观不确定性冲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营商环境、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与企业税收遵从
陶东杰, 陈政弘, 徐阳
2024, 39(2): 29-43.  
[摘要](13) [HTML全文](7) [PDF 1141KB](3)
摘要:
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改变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均衡,有助于政府提高最优税收努力水平,进而提升国家财政能力。构建“政府-企业”两部门Stackelberg博弈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准自然实验”,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优化营商环境与地方财政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代表的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提升地方财政能力,表现为企业税收遵从的显著提升;在所得税由地税局管辖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种效应更加明显,从而证实了营商环境优化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进而提高企业税收遵从的理论机制。研究结论对于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提升国家财政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理论与应用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王晓丹, 石玉堂, 刘达
2024, 39(2): 44-58.  
[摘要](12) [HTML全文](16) [PDF 1477KB](2)
摘要: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以数据交易平台设立为表征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等路径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提升效应在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而应加强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多维度探索数实融合路径,挖掘试点政策潜力,加强区域主体的交流协作,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梁鹏, 梁琳, 齐荻
2024, 39(2): 59-70.  
[摘要](16) [HTML全文](3) [PDF 1037KB](1)
摘要:
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降低劳动力成本粘性——基于内部控制的考察
王贤彬, 陈禾
2024, 39(2): 71-87.  
[摘要](11) [HTML全文](3) [PDF 1142KB](2)
摘要:
在全球数字经济的大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成本费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利用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衰退期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东中部地区企业更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降低劳动力成本粘性具有长期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用工粘性而非薪酬粘性,且主要影响普通员工而非高管;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劳动力成本经济效率。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性态的影响机理,为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
管理与企业绩效
企业家精神、垂直网络质量与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袁喜娜, 林晓晴, 丁湄霞
2024, 39(2): 88-101.  
[摘要](6) [HTML全文](1) [PDF 1348KB](2)
摘要:
网络关系质量是影响企业获取资源的可靠途径之一,现代化企业均会积极利用垂直网络关系实现不同层面的创新合作。利用福建省205家公司的调研数据,研究垂直网络质量及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家精神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垂直网络关系中,上、下游网络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影响;具有较高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会强化上游网络质量对企业绩效的正影响,弱化下游网络质量对企业绩效的正影响。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制造业企业网络质量的建设,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动态环境中对企业的复杂影响。
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
关子桓, 赵允宁, 罗文忆, 丁思
2024, 39(2): 102-113.  
[摘要](7) [HTML全文](5) [PDF 1157KB](1)
摘要:
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是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与世界各国劳动收入份额普遍下降不同,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存在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的现象。从企业现金持有决策这一微观视角切入,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企业现金持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最优现金持有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融资约束减轻或技术创新加快时,企业将现金分配于劳动要素的激励提升,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二者的负相关关系被强化。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较高的劳动力成本、融资约束以及劳动偏向型技术创新不足是分别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以上结论为理解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了有益思考。
绿色经济与三农
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的组织逻辑与治理效应
陈启博
2024, 39(2): 114-128.  
[摘要](10) [HTML全文](3) [PDF 1844KB](2)
摘要:
环保垂改作为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启了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由属地管理转向省内垂直管理。基于控制权理论构建环保垂改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2013—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环保垂改的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环保垂改使市级和县级环保部门的控制权在组织层面发生了转移,为环保部门内部的上下级垂直管理赋予了实质性权威,从而提高了基层环境执法力度,降低了地区污染物排放;动态效应分析表明,环保垂改产生的污染减排作用具有较好的持续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环保垂改对财政压力和官员关联促进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并对边界污染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间以及上下级环保部门间如何有效分工与协作、保障环境治理长治久安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283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唐文进, 李爽, 陶云清
[摘要](1131) [HTML全文](530) [PDF 1511 KB](253)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基于283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 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等回归方法, 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维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瓶颈, 具有门槛效应; 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且显著的促进作用, 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效应具有异质性,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从东部到中西部逐级增强。因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力度, 尤其要重视增加落后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和提升其数字化程度, 同时, 也要防止数字普惠金融的过度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负的外部效应。
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异质性检验
李治国, 车帅, 王杰
[摘要](1495) [HTML全文](984) [PDF 1016 KB](161)
摘要: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三个维度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行分解,以区域创新创业指数表征城市创新创业水平,采用2011—2018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且基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析结果趋同。(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应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后发性优势,且东中西部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其中中部地区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3)从城市规模看,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是数字经济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从城市等级来看,二三线城市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创新创业水平是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效应的重要传导路径,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可加快产业转型速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以上结论对探索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其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数字经济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影响——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视角
余姗, 樊秀峰, 蒋皓文
[摘要](839) [HTML全文](762) [PDF 997 KB](96)
摘要:
构建多渠道机制下数字经济影响出口贸易的理论模型,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的空间溢出效应、非线性边际递增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中国省级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其产生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助推出口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沿海省份较内陆省份享受了更多的数字红利;数字经济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具有动态非线性驱动效应,出口贸易水平较高的地区享受的数字经济红利更大;通过人力资本与贸易成本两个渠道,数字经济能间接提升省级出口技术复杂度;数字经济作用于实体经济时普遍存在边际递增的网络效应。因而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环境,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走出去。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刘胜, 李文秀, 陈秀英
[摘要](292) [HTML全文](267) [PDF 1018 KB](43)
摘要: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合理的空间协同分布体系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但目前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还相对匮乏。鉴于此,基于产业空间协同分布视角,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与城市面板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且这一作用依赖于企业所有制类型、要素密集度、沟通密集度、城市规模等异质性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作用于企业的交易成本结构、进入与退出决策行为及研发创新激励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员工持股计划与融资约束——基于内部控制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
化兵, 乔晓龙
[摘要](519) [HTML全文](436) [PDF 1278 KB](195)
摘要:
员工持股计划作为企业内部的一项集体激励政策,在优化企业产权配置的同时亦对企业融资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通过降低外部融资成本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这种缓解作用对东部地区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更为显著;员工持股计划通过增强员工身份认同、缓解员工层面代理问题等途径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质量在员工持股计划与融资约束作用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由于员工之间的“监督效应”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告效应”,员工持股计划在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方面不存在“搭便车”行为,在缓解融资约束方面存在“1/N”效应。本研究结论为新时期推进员工持股深化改革、提升本土企业内部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及其效应
陈昭, 陈钊泳, 谭伟杰
[摘要](667) [HTML全文](1361) [PDF 1116 KB](255)
摘要:
数字经济是促进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利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探讨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是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赋能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相邻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因区域、生产率与人力资本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因而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好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均衡发展,实施数字化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资产剥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郭伟, 郭泽光
[摘要](321) [HTML全文](345) [PDF 984 KB](32)
摘要:
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实证检验了资产剥离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资产剥离的实施能够显著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 其对企业财务绩效的作用方向取决于剥离前企业的业绩基础, 即对于经营不佳的企业而言, 资产剥离损害了企业财务绩效, 反之则显著提升了企业财务绩效。机制检验表明, 融资约束在资产剥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负向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投资效率在资产剥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中国式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利益协同抑或市值管理
洪峰
[摘要](323) [HTML全文](208) [PDF 1035 KB](151)
摘要:
相较于美国式面向全体员工的退休储蓄型计划,中国式员工持股计划面向关键少数员工,员工大多自行出资,持股期更加灵活。基于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创新产出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依据员工持股计划的契约特征将其分为治理型、激励型与绑定型三类,研究不同路径取向下的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治理型计划,激励型计划与绑定型计划均能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且绑定型计划的作用更加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激励型计划促进了员工在创新活动中的努力投入,绑定型计划降低了员工流失率并提升了高管的风险承担水平。本研究证实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符合利益协同观而非市值管理观,中国式员工持股计划具有创新促进效应。
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发展
张小筠, 刘戒骄, 李斌
[摘要](525) [HTML全文](305) [PDF 1020 KB](92)
摘要:
基于不同规制类型与行业竞争程度差异, 将制造业分为高竞争性行业和低竞争性行业, 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评估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及综合使用这两类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 (1)环境规制整体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会经历一个由阻碍到促进的U型变化, 当前我国环境规制的影响处于阻碍阶段, 且这种阻碍效应在高竞争性行业更显著, 低竞争性行业的U型拐点出现更晚; (2)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分别表现为阻碍效应和促进效应, 且这两种效应在高竞争性行业均表现更显著; (3)技术创新主要驱动了低竞争性行业的绿色发展, 而对高竞争性行业的作用不显著。
内部控制制度能治理高管腐败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池国华, 朱俊卿
[摘要](296) [HTML全文](1950) [PDF 1076 KB](41)
摘要:
传统观点认为,制度反腐在于通过约束权力实现“不能腐”,那么是否还存在其他腐败治理机制呢?以2007年~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本质为理论依据,对内部控制是否存在以节制私欲为本位的“不敢腐”与“不想腐”治理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内部控制既能够通过刚性治理机制压制私欲,实现“不敢腐”;也能通过柔性治理机制引导私欲,实现“不想腐”。上述作用机制是由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激励本质决定的,而“不能腐”机制是由制衡本质决定的。
期刊信息

双月刊,1986年创刊

主管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广东财经大学

编       辑:《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       版: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

主       编:邹新月

主       任:郭广珍

地       址:
广州市仑头路21号

电       话:020-84096712、84096029

邮       箱:
标准刊号:
ISSN 1008-2506
CN 44-1711/F

邮发代码:46-295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单       价:10元/期,全年60元

期刊检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