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6卷  第5期

金融与资本市场
央行数字货币:影响及其挑战
黄双双, 黄志刚, 王姗
2021, 36(5): 4-15.
摘要: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是现代货币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但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涉及的内容和体系十分庞杂。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概念、内涵以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行梳理,探讨央行数字货币对优化支付体系、丰富货币政策的贡献,以及给金融稳定带来的挑战。研究发现,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发展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兴起,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将高于传统法定货币带来的经济效益。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是改善支付问题的重要突破,发行央行数字货币对零售、批发和跨境支付具有优化作用,其能够重塑支付体系,实现代币化交易和安全的信息共享,未来有可能成为主要的支付工具之一。由于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且相关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很难得出明确或定量的稳健性结论。央行数字货币的设计将影响到金融结构和经济的各个方面,本研究对于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财政与公共管理
不同减排政策下碳税征收的影响及政策选择——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分析
尹伟华
2021, 36(5): 16-26.
摘要:
“30·60”碳排放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利用GTAP-E模型,设置发达经济体仅对自身征收碳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四种政策情景,分析不同减排政策下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排放影响,据此探讨中国主动采取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在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容易造成“双损”局面,不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政策;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造成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大幅下降,经济持续衰退,不能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会使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且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是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经济理论与探索
数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中国275个城市的异质性检验
李治国, 车帅, 王杰
2021, 36(5): 27-40.
摘要:
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三个维度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行分解,以区域创新创业指数表征城市创新创业水平,采用2011—2018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提升产业转型速度、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且基于互联网发展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分析结果趋同。(2)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应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的后发性优势,且东中西部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其中中部地区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心。(3)从城市规模看,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是数字经济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从城市等级来看,二三线城市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所在。(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创新创业水平是数字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效应的重要传导路径,数字经济通过激发区域创新创业活力可加快产业转型速度、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以上结论对探索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其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供需匹配的产业升级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实证检验
王静
2021, 36(5): 41-51.
摘要:
我国的产业发展正面临国内供需不相适配和国外价值链重构的双重困局。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2000—2014年间43个国家56个产业的数据,构建产业层面的供需匹配程度与产业升级指标,使用固定效应估计、动态面板工具变量估计和系统GMM估计方法,从全球价值链视角考察供需匹配程度提高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其具体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需匹配对产业升级具有显著影响,供需匹配程度提高1%,产业升级水平将提高1.874%;供需匹配主要通过垂直专业化程度加深、产业链分工位置改善两个正向机制和研发投入减少的负向机制影响产业升级。鉴此,我国应大力推广反向定制模式以继续提升供需匹配程度,同时应鼓励企业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增加研发投入等,以充分发挥供需匹配改善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形成惯性发展了吗——基于44个国家的研究
赵娟
2021, 36(5): 52-60.
摘要:
创新驱动发展是当今具有世界意义的命题。基于1993—2018年44个国家的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并对比分析劳动力驱动、投资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别。研究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创新驱动尚不具有惯性发展特性,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但两者间存在短期的互动影响效应;劳动力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投资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创新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互动贡献率远弱于劳动力驱动、投资驱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贡献率。这一结论对我国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企业与商务经济
数字化体验环境、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与顾客契合
毛倩, 顾颖, 张洁
2021, 36(5): 61-74.
摘要:
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通过整合顾客资源,实现企业价值与社会公益价值,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自我决定理论、意义建构理论和归因理论,以参与过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的顾客群体为调研对象,实证分析了数字化体验环境、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顾客契合及社会责任关联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数字化体验环境的速度、透明、简单及有趣特征会促使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而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会进一步提升顾客契合;社会责任关联负向调节数字化体验环境与顾客—企业社会价值共创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了顾客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驱动因素及社会责任与顾企关系的影响研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最低工资标准、外资进入与中国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刘金焕, 万广华
2021, 36(5): 75-89.
摘要: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研究最低工资标准对外资进入影响中国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外资进入明显抑制了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但最低工资标准明显减弱了此抑制效应;进一步的细化分析表明,最低工资标准明显减弱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出口最高质量和出口最低质量的抑制效应,体现出技术升级效应和补齐短板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明显减弱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效应,但对外资进入影响加工贸易出口产品质量无明显调节效应,并且在更大程度上减弱了外资进入对非国有和高生产率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效应;中介效应检验证实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提升进口产品质量渠道和促进自主创新渠道减弱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效应。
粤商与广东经济
管理创新如何影响企业竞争优势——新冠疫情冲击下组织韧性与政府支持的作用
陈红川, 魏璐璐, 李云健, 韦璐青
2021, 36(5): 90-102.
摘要:
新冠疫情事件的冲击给企业带来新的问题,即如何在重大危机事件下进行管理创新、增强组织韧性、获取竞争优势,以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基于制度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实证分析管理创新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管理创新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管理创新能增强组织韧性,而组织韧性能给企业带来速度优势和成本优势,因此管理创新能通过增强组织韧性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政府支持能强化管理创新对组织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也能强化管理创新对成本优势的正向影响作用。
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相互作用的机制与路径: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
谭蓉娟, 郭宝琳
2021, 36(5): 103-112.
摘要:
在理论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珠三角9个城市2007—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相互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可相互促进,其中金融集聚通过增长极效应和外溢效应能显著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可促进金融集聚发展,但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对金融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因而应树立金融集聚与产业集聚共生互利的理念,注重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性,推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有效对接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