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35卷  第4期

财税与公共管理
“比较-现代化”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财政变革——基于历史社会学和新财政史学
林光祺, 洪利华
2020, 35(4): 4-19.
摘要:
1980年代以来, 欧美历史社会学界与新财政史界首次把“国家”与“财政史”作为独立的社会科学分析变量, 纳入“比较-现代化”的研究视野, 前者从国家建设映射财政变革, 后者从财政体系变迁解释国家转型, 两者从相反的方向携手完成了“国家(建设)”与“财政(变革)”的学术联姻。“国家建设”在经验与逻辑上大体分为“国家形成”与“国家转型”两个部分, 前者解释国家“从无到有”或至少“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的实现过程, 后者研究国家从“不可欲”状态向“可欲”状态的转型经验与教训; 前者勾勒了“外部军事竞争”与“内部财政汲取”相互推动, 共同厘定国家边界、确定国家-社会关系的图景, 后者通过“国家-社会”互动的多元模式, 解释财政体系与财政制度如何构成社会变革的动力、如何决定国家的成长方式与发展路径。国家建设与财政变革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两个维度, 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组合方式, 作为工具理性的“国家”与“财政”本身是中性的, 在价值理性层面既可能受制于传统国家与财政的那些特色, 也可能服务于现代国家与财政的那些规范。应努力摆脱各种通过“国家战胜社会、权力捉弄权利”的方式汲取财政资源、强化国家能力的传统做法。只有把国家建设纳入现代化的价值规范即“民主问责”与“法治限权”的轨道, 国家与社会的摩擦成本才可能变得更小, 而社会对国家的认同度才可能真正提高; 只有在“无代表不纳税”(即税权法定)以及“无公开不支付”(即预算民主)的基础上推动财政变革, 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才可能从单向的“支配-服从”走向双向的“契约-合作”, 而纳税人对税收(及其支出)的遵从与支持度才可能真正提高。
经济理论与探索
经济周期、市场势力与对华贸易壁垒
赵文霞
2020, 35(4): 20-33.
摘要:
近年来, 世界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 贸易壁垒在全球范围内显著加剧。基于HS6分位行业的面板数据, 分析1988—2018年各国对华贸易壁垒的周期性及市场势力对贸易壁垒的影响, 发现各国对华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具有不同特点, 其中关税壁垒呈现出显著的顺周期性, 非关税壁垒则不具有显著的周期性。分组回归发现, 在经济繁荣时期, 低收入国家容易提高对华关税水平, 高收入国家容易增加对华非关税壁垒; 在经济运行不佳时期, 各国均倾向增加对华反补贴审查频次。进一步分析还发现, 高市场势力容易导致对华非关税壁垒多发, 继而还会在经济繁荣期推动对华关税上升。这一研究为理解贸易壁垒的周期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贸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启示。
人力资本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其溢出效应研究
吕祥伟, 辛波
2020, 35(4): 34-47.
摘要: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利用2007—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究人力资本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 进而分析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地区异质性, 实证检验人力资本影响创新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 从全国层面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且本地区的人力资本会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分区域来看,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直接效应均表现为正向影响, 但溢出效应存在异质性, 其中东部相邻地区的人力资本表现为正向溢出效应, 中西部相邻地区的人力资本却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因而东中西部地区应深度融入国内价值链分工体系, 通过合理分工和加强合作, 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雾霾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 游客风险感知异质性视角
叶莉, 陈修谦
2020, 35(4): 48-57.
摘要:
基于2011—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 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粉尘三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作为雾霾污染的测度指标, 在风险感知理论视角下构建雾霾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回归模型, 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雾霾已对我国入境旅游规模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 但对港澳台游客规模的负向影响不明显, 表明外国游客市场对雾霾污染更敏感, 即雾霾影响入境旅游的游客风险感知具有异质性特征。进一步从不同污染程度区域考察风险感知的异质性, 发现污染更为严重的北方地区其雾霾的负向影响较南方地区显著, 各地区雾霾对外国游客规模的负向效应均显著高于对港澳台游客规模的负向效应, 再次证明外国游客对雾霾风险的感知更为强烈。因而, 加大雾霾污染治理尤其是对严重污染地区的治理, 根据游客风险感知的异质性特征积极打造“中国蓝”形象, 加强国际合作并优化旅游综合体系等, 可降低入境游客的雾霾风险感知, 提升我国入境旅游的吸引力。
金融与资本市场
私募股权投资能缓解中小企业非效率投资吗——来自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谢漾, 洪正
2020, 35(4): 58-71.
摘要:
中小企业更容易陷入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非效率投资发展困境。基于非效率投资理论和私募股权投资(PE)理论, 提出PE影响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理论假设, 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非效率投资行为。相对于投资过度, 投资不足问题尤为突出, PE通过控制代理成本和缓解信息不对称矛盾, 对中小企业非效率投资具有抑制作用。此外, 不同特征条件的PE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高持股比例、联合投资的PE对非效率投资的缓解作用更强, 且长期滞留在中小企业的PE缓解效应减弱。研究结论验证了PE对中小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
产权性质、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张勇
2020, 35(4): 72-86+102.
摘要:
从企业非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和公司治理机制之一的投资者实地调研活动视角考察了实地调研能否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研究发现, 投资者针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所开展的实地调研活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频度、广度及深度与其债务融资成本成反比, 且企业的产权性质会显著影响投资者实地调研在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中的作用效率, 表现在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向影响只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管理层针对投资者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问所做答复中的净正面语调有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同时可以有效缓解较差经营业绩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正向影响。该理论分析与经验发现不仅拓展了投资者实地调研经济后果研究的视角, 而且从实践和政策层面为企业管理层、资本市场监管者提供了启示。
城镇化与农村经济
中国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的测度及其空间特征研究
黎新伍, 徐书彬
2020, 35(4): 87-102.
摘要:
基于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 构建包含有效供给、要素配置、绿色发展和成果惠农四个维度20个指标的农业供给结构失衡评价指标体系, 对2008—2017年全国及各省份的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程度进行测度及区域比较。结果表明: 我国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状况逐步改善, 有效供给和要素配置两个维度的增长潜力更大; 各地区之间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程度差异显著, 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综合指数、要素配置和成果惠农的失衡指数西高东低, 绿色发展失衡指数东高西低; 除有效供给失衡指数外, 农业供给结构失衡综合指数及其分类指数在空间上集聚倾向明显, 呈现“高—高”和“低—低”的二元空间分布态势。因此, 应重点聚焦农业供给结构调整和要素配置优化, 因地制宜规划各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以推动我国农业供给结构均衡发展。
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
罗明忠, 雷显凯
2020, 35(4): 103-112.
摘要:
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状况决定其发展前景。基于501份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数据, 探讨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 非农就业经历通过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 既可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经营性收入, 也有利于缓解新型职业农民间农业经营性收入差距。进一步分类检验结果显示, 非农就业经历对中、低收入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显著农业增收效应; 年龄和农业经营规模等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各异。可见, 既要为具有非农就业经历劳动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扫清制度障碍, 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并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将非农就业经历所积累的资本和能力转化为农业生产经营优势, 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营性收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