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6卷  第4期

经济理论与探索
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理——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
侯世英, 宋良荣
2021, 36(4): 4-16.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阻碍。智能化作为新兴技术的主要代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均具有重大影响。基于2012—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经济收敛模型研究智能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智能化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发展并呈条件β收敛特征,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作用的内在机理是,智能化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空间收敛产生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区域市场的整合程度对智能化影响区域经济质量收敛发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因而应充分发挥智能化红利,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紧抓新基建契机,完善智能化配套基础设施;提高要素市场的流动性,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提升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质量。
工业化、全球化与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演化与发展
万陆
2021, 36(4): 17-28.
摘要:
优化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需从优化全国各个城市群空间格局入手。单中心和多中心是城市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多中心城市群符合国家提倡“大扩散、小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代表了城市群的世界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中国所有城市群均具备发展多中心的条件。在辨析城市群效率机制的基础上,将工业化作为推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同时纳入对外开放、区域一体化和行政干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进程主导了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且其演化趋势并不是单向的,工业化先推动城市群趋向单中心,到一定阶段后又推动城市群走向多中心;区域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同样不是简单地促进或抑制城市群多中心化,而是因应城市群的演化趋势而发挥作用;城市行政级别作为看得见的手,显著迟滞了城市群及时向多中心结构转化。这一研究反驳了中国城市群已整体进入多中心时代的观点,主张不同城市群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又适度前瞻地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
企业与商务经济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形成垄断了吗——基于市场势力测度的研究
潘家栋, 储昊东
2021, 36(4): 29-37.
摘要:
企业市场势力是甄别垄断的重要指标,平台经济反垄断需要充分考虑厂商的市场势力。选取第三方支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勒纳指数测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厂商的市场势力,结果表明:支付宝、财付通等9家平台厂商均利用市场势力来提升其垄断能力,以期获得垄断地位,且主要是利用显性市场势力来提升其垄断能力。但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之间存在着背离,市场份额最高的两家厂商为支付宝和财付通,其市场势力却处于底端水平。因此,加强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反垄断,需要同时考量平台厂商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势力,将其作为反垄断的重要评判标准。
企业集团子公司技术创新具有同群效应吗——来自2012—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
郑丽, 赵月皎, 王树昊
2021, 36(4): 38-49.
摘要:
基于同群效应理论,以2012—2019年附属于企业集团的上市子公司为样本,考察子公司的创新决策是否受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得出:集团内子公司的技术创新存在同群效应;相较于绩效良好子公司,绩效较差子公司的技术创新受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更明显;子公司间较低的行业差异性促进了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发挥;外部同行公司创新程度越低,子公司技术创新越受集团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探索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方向性和经济后果发现:子公司在集团内不仅模仿学习比其创新程度高的同伴子公司,还会向比其创新程度低的同伴子公司学习;对同伴子公司创新行为的模仿学习提高了子公司的创新产出。研究为母公司评估子公司创新价值、促进技术创新同群效应提供了借鉴,也为子公司创新决策的模仿学习时机、模仿学习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公司财务与会计
民营企业减少合理避税就能获取政府补助吗——企业纳税动机的一种解释
王艳, 陈鸿叶, 王得力
2021, 36(4): 50-65.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所有权性质的局限性,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更有动机进行寻租,以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以2008—2018年A股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民营企业减少合理避税对其未来获得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地方经济表现下滑以及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日益增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会将减少合理避税作为一种寻租手段,以便能够在未来获得更多的政府补助,且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抑制上述现象。本文揭示了在面临市场准入限制等困境下,民营企业仍选择减少合理避税背后的逻辑,有助于人们认识民营企业的纳税动机及经济后果,并为推动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混合股权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分析
车嘉丽, 陈赞宇
2021, 36(4): 66-80.
摘要:
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这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考察混合股权对高管薪酬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提高混合股权制衡度有助于抑制高管的薪酬粘性,其中在国有企业中提高非国有股权深入度、外资股权深入度对高管薪酬粘性的抑制效果更优,在民营企业中提高国有股权深入度有助于抑制高管薪酬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权、外资股权深入度在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更能抑制高管薪酬粘性,混合股权制衡度在两类企业中都能起到对高管薪酬粘性的抑制作用,民营股权深入度在两类企业中对高管薪酬粘性无显著影响。混合股权制衡度与国有股权深入度在民营家族企业和民营非家族企业中都能显著发挥对高管薪酬粘性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混合股权制衡的作用,合理配置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比例,优化高管持股方案,破除垄断行业进入壁垒,实现产业开放。
金融与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开放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吗——基于沪港通的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
马亚明, 马金娅, 胡春阳
2021, 36(4): 81-95.
摘要: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构造公司治理质量指数,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基于其分批试点名单制特点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治理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制度的实施通过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包括改善内部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外部监督)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质量,并以此提升公司价值,这种提升效应具有滞后性且在非国有控股和交易活跃的标的公司表现得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制度的连续性,发现在没有QFII持股的标的公司中,其治理质量的优化作用更加显著。因此,资本市场开放的信息效应可以提高上市公司治理质量,进而提升企业价值,渐进连续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能使更多上市公司受益,并可促进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升。
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路径分析——基于“短贷长投”视角
翟淑萍, 韩贤, 陈曦
2021, 36(4): 96-110.
摘要:
以2011—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可以有效抑制短贷长投,缓解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获取长期资金面临的融资约束、抑制过度投资从而抑制企业短贷长投;数字金融覆盖的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对企业短贷长投产生了缓解效应,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效应不显著。进一步从金融监管强度、银行业竞争、企业规模和企业技术特质视角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效应的适用条件,结果显示,强金融监管是数字金融对企业短贷长投发挥抑制作用的重要基础;当银行业竞争激烈时,数字金融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的效应更加显著;数字金融对小型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短贷长投的抑制作用更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普惠特征。从数字金融视角探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因素,丰富了数字金融微观视角经济后果的研究,同时也为我国规范发展数字金融、鼓励银行适度竞争、引导企业合理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
新视野 新发展——评《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
李粤麟
2021, 36(4): 111-112.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