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新视野 新发展——评《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

李粤麟

李粤麟. 新视野 新发展——评《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6(4): 111-112.
引用本文: 李粤麟. 新视野 新发展——评《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6(4): 111-112.

新视野 新发展——评《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粤麟(1994-),女,河北承德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说明,我们不能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对本国经济的驱动,因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否找到有别于贸易引擎的经济新发展引擎尤为关键。2019年10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一书,作者陈云贤根据自己在商界、政界和学界的实践经验,在中观经济学资源生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与贸易引擎不同的经济发展新引擎,指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应该产生于新生成性资源领域,应该是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构成的现代市场体系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新引擎,包括投资新引擎、创新新引擎和规则新引擎。

    该专著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体系和市场理论框架的局限,创建了中观经济学体系和现代市场理论。其主要理论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资源生成理论。该书将资源分为可经营性资源、准经营性资源和非经营性资源三类,其中准经营性资源属于生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经济性、生产性和高风险性四大特征,也可称为“城市经济”,主要包括软硬件基础设施。资源生成理论是中观经济学的基石。第二,区域政府双重属性理论。在资源生成理论的基础上,区域政府不仅具有准宏观属性,是区域内的国家代表,对可经营性资源进行调节、监督与管理,对非经营性资源进行基本托底、公平公正及有效提升;还具有准微观属性,是本区域经济中微观利益主体的集中代表,对可经营性资源进行规划、引导和扶持,对准经营性资源进行投资、运营和参与。第三,区域政府竞争理论。广义的区域政府竞争是对可经营性资源、准经营性资源和非经营性资源的竞争,狭义的区域政府竞争是对准经营性资源的竞争。第四,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理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包括横向体系和纵向体系:横向体系是将市场经济扩展到生成性资源领域,即市场不仅仅存在于产业经济中,还存在于城市经济和国际经济中;纵向体系包括市场要素体系、市场组织体系、市场法制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市场环境体系和市场基础设施体系等六个方面。第五,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分为弱式有为政府、半强式有为政府和强式有为政府三类。其中,仅关注非经营性资源的调配及相关政策配套的政府称为弱式有为政府;仅关注非经营性资源和可经营性资源的调配及相关政策配套的政府称为半强式有为政府;同时关注非经营性资源、可经营性资源和准经营性资源的调配及相关政策配套的政府则是强式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同样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三类。其中,仅具备市场要素体系和市场组织体系的市场称为弱式有效市场,在此基础上健全了市场法制体系、市场监管体系的市场称为半强式有效市场,而建立了市场纵向体系六个方面的市场称为强式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两两组合共有九种模式,如美国属于“半强式有为政府+强式有效市场”模式,中国属于“强式有为政府+半强式有效市场”模式。第六,经济发展新引擎理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在新生成性资源领域,由“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构成的现代市场体系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新引擎,包括投资新引擎、创新新引擎和规则新引擎。投资新引擎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加大科技项目投入和提升金融配套能力等四方面。创新新引擎包括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规则创新等四方面。规则新引擎包括国际安全秩序规则即和平与稳定、国际经济竞争规则即公平与效率、国际共同治理规则即合作与共赢等三方面。

    该专著基于资源生成理论视角重新认识了区域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区域政府既是守夜人和调控者,又是维护者和参与者。微观经济学理论指出,政府是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其主要作用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宏观经济学理论指出,政府是市场经济的调控者,其主要作用是对市场进行干预,解决经济周期问题。但该专著指出政府还是市场经济的维护者和参与者,即不仅要健全市场经济体系,还要作为一类竞争主体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是对有为政府概念的一个创新性解读。

    与新结构经济学相比,该专著提出的中观经济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理论基础方面,新结构经济学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中观经济学则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二是要素资源方面,新结构经济学假定要素资源配置是外生给定的,是相对静态的概念,中观经济学则将资源分为可经营性资源、准经营性资源和非经营性资源三类,并提出了资源生成理论,认为资源是相对动态的;三是经济增长动力方面,新结构经济学更加关注贸易引擎,中观经济学则认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应该在生成性资源领域,主要包括投资新引擎、创新新引擎和规则新引擎。四是政府作用方面,新结构经济学关注政府对产业经济和民生经济的影响,而中观经济学在此基础上还关注了政府对城市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但笔者认为,中观经济学和新结构经济学是一种互补的关系。新结构经济学使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结构及其变迁,提出了结构变迁的四个驱动因素分别是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市场和政府。其中要素禀赋是新结构经济学研究经济结构的出发点,其根据时点与地点的不同而改变。不同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当且仅当在市场有效充分竞争的前提下,价格体系通过要素价格反映出要素的结构,一国将其技术和产业与其相匹配,从而形成该国在该时期的比较优势。然而,要素禀赋结构只是潜在的比较优势,只有将其转变为竞争优势才能产生显性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此时需要有为政府制定符合一国比较优势的发展策略,但一国若一味实施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又难免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如一国发展优势在其人口红利,而其高精尖技术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假若其一直以低成本劳动力作为其发展动力,而不倡导创新、科技,则该国一定会落后他国,不利于其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新结构经济学假设资源禀赋结构是外生的、相对静止的。而中观经济学的资源生成理论将资源禀赋结构内生化,认为资源禀赋结构存在一个相对动态的变化过程。当有效市场发挥作用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时,需要政府根据本区域的发展特征和要素禀赋特征,在生成性资源领域构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增强区域政府的竞争力,改善本区域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帮助区域跨越比较优势陷阱,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提出的理论体系,主要结合了以往经济学理论和作者的实践经验,突破了现行主流经济学体系和市场理论框架的局限,开创了全新的经济学体系和市场理论,但还未将该理论体系模型化,因此未来相关理论研究可关注其数理化方向的发展。一方面,可将理论分析数理化、公式化,根据现行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增强中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中观经济学与新结构经济学更多的是互补关系,未来的理论研究可以融合二者的观点,使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期刊类型引用(1)

    1. 徐开玉,张明浩. “一带一路”电影产业生态体系建构与文化策略. 电影评介. 2022(Z1): 81-86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9
  • HTML全文浏览量:  153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3
出版历程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8-04
  • 刊出日期:  2021-07-1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