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8卷  第5期

经济理论与探索
数字技术应用下的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李琳, 宋培, 艾阳, 白雪洁
2023, 38(5): 4-21.
摘要:
劳动收入份额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研究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可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启示。构建包含数字技术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展开数值模拟,采用2007—2014年WIOD数据库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理,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和数字技术进步偏向,数字技术应用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该结论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应用主要通过促进企业资本深化和更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两条路径降低了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应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的效应在服务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内陆地区、非国有企业和应用国内数字技术的企业更为明显。以上结论为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发展、警惕数字经济时代的贫富分化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政府在推广数字技术应用时应关注劳动者利益,保障劳动者就业机会,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稳定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钟娟, 陈昕, 苏会, 魏彦杰
2023, 38(5): 22-36.
摘要:
优化劳动力配置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的重要保证,而数字化转型引发的数字化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对企业劳动力配置具有深刻影响。以2008—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劳动投资效率,对降低雇佣冗余与雇佣不足均产生了积极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能通过增强企业资源管理与利用能力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劳动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投资效率的作用因企业不同而具有异质性:在高劳动密集度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其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在高劳动密集度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其作用渠道更为丰富。研究结论为明晰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配置效应、借助转型提升劳动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路径参考。
金融与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调控对数字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分析
王韧, 贾文浩, 朱远
2023, 38(5): 37-56.
摘要:
数字金融业务发展既源自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也根植于特定的货币政策环境。以货币政策环境变化为研究切入点,采用2011—2020年我国33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集,基于文本词频方法系统梳理了货币政策调控对于数字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调控对于国内数字金融业务发展具有明显的逆周期影响,且对不同类型数字金融业务的实际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货币政策操作方式也会对数字金融业务的周期性特征施加显著影响,同时其影响也具有时间和地区层面的异质性。由此,推动国内数字金融业务的有序健康发展,不仅应从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服务的补充和替代效应出发,营造与之匹配的货币政策环境,还应完善现有货币政策框架体系,针对不同类型数字金融业务和区域金融环境约束打造针对性的数字金融发展战略。
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差异性与互补性
姜美善, 梁泰源
2023, 38(5): 57-74.
摘要: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深度赋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为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动能。运用2011—2021年中国2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微弱;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其覆盖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存在协同互补关系,传统金融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阶段性特征,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弱化了门槛效应约束,增收效应相比传统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应大力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种金融模式协调互动,以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公司财务与会计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数字化转型信息策略性披露—基于信息沟通与信息操纵视角
朱杰, 苏亚民
2023, 38(5): 75-95.
摘要:
上市公司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时是否存在策略性行为,是实务界高度关注但学术界相对忽视的重要问题。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场景,探讨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动机、策略性披露行为及其引发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上市公司为了稳定股价,在年报中通常会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的披露。因此,信息沟通与信息操纵均构成股权质押公司增加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的动机。但是,股权质押公司更有可能出于信息操纵动机策略性地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表现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程度越高、控制权转移风险越高的上市公司,信息操纵动机下的年报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程度也越高。经济后果检验发现,股权质押公司夸大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价,缓解股价崩盘风险,但也会降低公司未来的市场绩效与经营绩效,引发更大的经济损失。异质性检验发现,机构投资者治理、债权人治理与内部股东治理,是抑制股权质押公司数字化转型信息夸大披露的有效措施。研究结论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甄别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中潜在的风险问题。
社会失信环境如何影响企业现金持有——基于城市失信被执行人的经验证据
范润, 翟淑萍
2023, 38(5): 96-112.
摘要:
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社会失信环境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结果发现社会失信环境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加剧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社会失信环境对企业现金持有的正向影响在信息透明度较低、行业竞争较激烈以及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欠佳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从社会失信环境视角探讨了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丰富了社会失信环境的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同时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企业现金管理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