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HAN Liangliang, PENG Yi. How do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Promote Enterprise Innovation Investment[J].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25, 40(4): 35-49. |
[1] |
鞠晓生, 卢荻, 虞义华. 融资约束、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创新可持续性[J]. 经济研究, 2013(1): 4-16.
|
[2] |
BROWN J R, MARTINSSON G, PETERSEN B C. Do financing constraints matter for R&D?[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2, 56(8): 1512-1529. doi: 10.1016/j.euroecorev.2012.07.007
|
[3] |
ALLEN F, QIAN J, QIAN M.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 77(1): 57-116. doi: 10.1016/j.jfineco.2004.06.010
|
[4] |
徐飞. 银行信贷与企业创新困境[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1): 119-136.
|
[5] |
蔡庆丰, 陈熠辉, 林焜. 信贷资源可得性与企业创新: 激励还是抑制?——基于银行网点数据和金融地理结构的微观证据[J]. 经济研究, 2020(10): 124-140.
|
[6] |
喻子秦, 肖翔. 影子银行监管优化与企业创新——基于《资管新规》的准自然实验[J]. 会计研究, 2023(4): 74-87.
|
[7] |
王永钦, 杨璨. 银企共同持股与中国的企业创新[J]. 财贸经济, 2023(9): 57-74.
|
[8] |
张伟俊, 袁凯彬, 李万利. 商业银行网点扩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 理论与经验证据[J]. 世界经济, 2021(6): 204-228.
|
[9] |
谢绚丽, 王诗卉. 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测度、进程及影响[J]. 经济学(季刊), 2022(6): 1937-1956.
|
[10] |
李晓溪, 钟勍儿, 杨国超.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信息成本与企业融资约束[J]. 会计研究, 2024(11): 79-91.
|
[11] |
蒋海, 唐绅峰, 吴文洋. 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J]. 国际金融研究, 2023(1): 62-73.
|
[12] |
项后军, 高鹏飞. 银行数字化转型能缓解流动性囤积吗[J]. 经济学动态, 2023(8): 82-100.
|
[13] |
丁鑫, 周晔. 数字化转型与银行信贷配置——基于银行贷款投向实体经济的视角[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4(3): 193-216.
|
[14] |
余明桂, 马林, 王空.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劳动力需求: 创造还是破坏?[J]. 管理世界, 2022(10): 212-230.
|
[15] |
张一林, 郁芸君, 陈珠明. 人工智能、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数字化转型[J]. 中国工业经济, 2021(12): 69-87.
|
[16] |
封思贤, 郭仁静. 数字金融、银行竞争与银行效率[J]. 改革, 2019(11): 75-89.
|
[17] |
GOLDSTEIN I, JIANG W, KAROLYI G A. To fintech and beyond[J].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9, 32(5): 1647-1661.
|
[18] |
黄益平, 邱晗. 大科技信贷: 一个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J]. 管理世界, 2021(2): 12-21.
|
[19] |
张璇, 刘贝贝, 汪婷, 等. 信贷寻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经济研究, 2017(5): 161-174.
|
[20] |
谭常春, 王卓, 周鹏. 金融科技"赋能"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信贷配置与监督的视角[J]. 财经研究, 2023(1): 34-48, 78.
|
[21] |
肖海莲, 唐清泉, 周美华. 负债对企业创新投资模式的影响——基于R&D异质性的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 2014(10): 77-85.
|
[22] |
温军, 冯根福. 异质机构、企业性质与自主创新[J]. 经济研究, 2012(3): 53-64.
|
[23] |
贾盾, 韩昊哲. 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竞争性负债[J]. 世界经济, 2023(2): 183-208.
|
[24] |
李逸飞, 李茂林, 李静. 银行金融科技、信贷配置与企业短债长用[J]. 中国工业经济, 2022(10): 137-154.
|
[25] |
梁鹏, 梁琳, 齐荻. 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4(2): 59-70. https://song.cbpt.cnki.net/WKG/WebPublication/paperDigest.aspx?paperID=681f23d8-a578-4f1a-b14a-63cea4bdbcf3
|
[26] |
黄群慧, 余泳泽, 张松林. 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 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9(8): 5-23.
|
[27] |
王贞洁, 王惠.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益双维视角的检验[J]. 经济管理, 2022, 44(6): 43-62.
|
[28] |
李广子, 刘力. 债务融资成本与民营信贷歧视[J]. 金融研究, 2009(12): 137-150.
|
[29] |
陆正飞, 何捷, 窦欢. 谁更过度负债: 国有还是非国有企业?[J]. 经济研究, 2015(12): 54-67.
|
[30] |
田利辉, 王可第, 马静, 等. 产融结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资源协同还是资源诅咒?[J]. 经济学(季刊), 2022(6): 1891-1912.
|
[31] |
SAMPAT B, WILLIAMS H L. How do patents affect follow-o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human genom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9, 109(1): 203-236.
|
[32] |
AGHION P, AKCIGIT U, HOWITT P. The schumpeterian growth paradigm[J]. 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 2015, 7(7): 557-575.
|
[33] |
胡楠, 薛付婧, 王昊楠. 管理者短视主义影响企业长期投资吗?——基于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J]. 管理世界, 2021(5): 139-156+11+19-21.
|
[34] |
龙小宁, 易巍, 林志帆. 知识产权保护的价值有多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 2018(8): 120-136.
|
[35] |
彭红星, 毛新述. 政府创新补贴、公司高管背景与研发投入——来自我国高科技行业的经验证据[J]. 财贸经济, 2017(3): 147-161.
|
[36] |
马新啸, 汤泰劼. 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基于政府行政效率视角的再审视[J]. 当代经济科学, 2024(2): 13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