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双碳”背景下大学生绿色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评《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优化路径研究》

孔德生 冯爱敏

“双碳”背景下大学生绿色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评《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优化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 22YJA71001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孔德生,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爱敏,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必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全面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驱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更是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其绿色消费心理和理念将直接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建设成效。当前我国大学生在绿色消费心理和行为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绿色消费意识淡薄、绿色消费知识粗浅等,因而探讨大学生绿色消费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李雨薇和孙小雅撰写、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优化路径研究》一书,是近年来研究我国消费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在全面梳理国内外消费价值观基础上,对内蒙古高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梳理和汇总了内蒙古大学生在消费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教育、网络媒体、社会组织、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具体而言,全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该书的研究背景、意义、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第二章消费价值观研究的理论基础,比较详细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费观以及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并对这三种消费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现状分析,作者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提供了大量有关内蒙古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第四章是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教育对策,作者主要从学校、网络媒体、社会、家庭以及大学生五个层面提出了改进对策和建议。总体而言,全书主题聚焦,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清晰,联系紧密,相关理论分析深刻,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对提升和完善我国大学生消费观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意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是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主义思潮在社会中不断蔓延,导致享乐主义、功利主义风气抬头。大学生群体社会实践经验少,对不良消费思想和价值观缺乏辨别能力和抵御能力,极易受其影响走上错误的人生道路,如有媒体报道大学生为了能用上名牌包、名牌手机而进行网络贷款。在此社会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价值观教育。《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优化路径研究》一书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守住自己的底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主义消费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消费与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关系。其中消费是生产的终点,同时又要以分配和交换为基本前提,只有科学生产和分配,才能保证科学消费。二是消费与人的关系。消费的最高层次是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发展过程中,我们要防止消费对人的异化塑造,积极倡导消费对人优良品质的影响。三是消费与自然关系。消费的过程是自然资源消耗的过程,盲目的不科学消费会破坏自然环境,因此我们要树立绿色消费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中这些论述能帮助大学生从更高、更宏观的层面了解自己和社会的消费行为,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

    该书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目前内蒙古大学生在消费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绿色消费观层面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一是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关注度、认知度不高。内蒙古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绿色消费知识,但认识大都比较粗浅,对绿色消费标识的辨别能力也较弱,对绿色消费品和非绿色消费品的区分不甚明了。二是大学生中存在盲目消费、冲动性消费、过度消费、提前消费、虚荣消费、奢侈消费等错误消费观念和行为,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三是大学生的绿色消费占比较低,绿色节约意识不强,部分同学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浪费粮食、纸张等行为。四是大学生的绿色生态责任意识比较淡薄,不少学生并未深刻认识自己在绿色发展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缺乏自觉、主动履行生态责任的意识。为此,该书从高校、家庭、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学校绿色思政教育工作。一是要改革绿色消费思政课堂,注重实践性教育。我国高校应不断创新和改革绿色消费思政课堂,在课堂中增加绿色消费经典阅读、绿色消费知识竞赛、绿色消费话剧创作与演出、绿色生活技能比拼等内容,以实践性活动为载体,以体验式教学为手段,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绿色消费的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绿色消费的具体生活内容,使大学生能及时获得绿色消费知识,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行为。二是要加强绿色消费师资培训。高校应加强对这些教师的绿色消费主题培训,使他们具备较高层次的绿色消费知识,通过旁征博引、声情并茂的课堂讲授感染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三是要加强绿色消费校园氛围的营造和文化建设。高校应主动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如更换节能灯具和电器,建设垃圾分类回收点,建立快递纸质包装回收制度,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等,以此来营造校内的绿色消费氛围。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可以通过绿色消费主题月、绿色节能科创比赛、绿色消费达人大赛等活动来带动校内的绿色消费文化。

    第二,深化家庭绿色消费观念引导。家庭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大学生的正向行为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因而培育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的巨大引导作用。一方面,家庭要做好绿色消费表率。大学生父母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绿色消费知识,主动践行绿色消费行为,主动引导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重视家庭绿色消费教育。通过与大学生的生活接触、语言沟通等,家长应向大学生灌输绿色消费理念,对大学生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虚荣消费、奢侈消费等错误观念及时纠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第三,优化绿色消费社会环境。一方面,我国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宣传作用,在电视媒体、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和流媒体中加强绿色消费知识的普及和绿色消费行为的宣传,提升我国公众的绿色环保素养,以社会绿色消费来带动校园绿色消费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应不断完善绿色消费相关政策。为引导社会大众积极践行绿色消费行为,政府可以对绿色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给予税收优惠,促进市场绿色产品供给,推动社会绿色消费行为发展。

    第四,大学生应主动加强自我管理,努力践行绿色消费行为。一方面,大学生应主动转变自身观念,积极参与高校的绿色思政课堂教育,主动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绿色消费理论知识,纠正日常错误的消费行为,强化绿色消费观念。另一方面,要主动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在掌握绿色消费知识的同时,大学生还应积极借助学校、社会消费环境,主动实践绿色消费行为。在实践中强化、巩固和锻造自己的绿色消费理念。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需要我国青年一代接力奋斗才能实现。《内蒙古大学生消费价值观优化路径研究》一书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宣传教育,强调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自觉抵制错误消费观,主动践行绿色消费行为,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份贡献。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5
  • HTML全文浏览量:  109
  • PDF下载量:  42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3-07-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