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李宏 姚梅新

李宏, 姚梅新. 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4(5): 76-87.
引用本文: 李宏, 姚梅新. 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9, 34(5): 76-87.
LI Hong, YAO Mei-xin.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Household Survey of Chinese People's Livelihood'[J].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19, 34(5): 76-87.
Citation: LI Hong, YAO Mei-xin.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Household Survey of Chinese People's Livelihood"[J].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19, 34(5): 76-87.

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基金项目: 

2019年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重点项目 pdjh2019a019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宏(1968-), 男, 江西萍乡人,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博士

    姚梅新(1994-), 女, 广东龙门人, 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F062.6;F016.4;C924.2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Guangdong Province: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Household Survey of Chinese People's Livelihood"

  • 摘要: 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数据, 采用非参数检验Ridit方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 分析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的异质性, 探究民生满意度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在民生总体满意度、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流动人口的满意度较全样本人口的满意度更高; 不同年龄层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异质性。从影响效应来看, 年龄层、收入改善、就业和职业类型等个人特征与经济能力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政府服务与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对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因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高流动人口民生保障满意度, 对于广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愈加频繁。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人口流动保持活跃,中心城市的人口聚集度持续加大。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广东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2 15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61%,居全国第一。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广东省常住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家庭户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并为广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较大人口红利。与此同时,流动人口对于医疗教育、养老保障、生活环境、政府服务等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的需求亦越来越迫切。但现实却是广东省流动人口的民生保障相对薄弱,并由此滋生了一些民生和社会问题。随着地方流动人口服务政策的完善和民生问题的改善,民生关切状况将会改变人口流动的趋势,影响人口红利的释放深度。因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民生保障的满意度,对于广东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 根据2017年7月修订通过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广东省流动人口指的是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进入本省和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跨地级以上城市居住的人员。

    ② 参见《2017年广东人口变化状况分析》,http://www.gdstats.gov.cn/tjzl/tjfx/201804/t20180418_386215.html

    鉴于此,本文将基于中国民生(广东省)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及其异质性,以探究民生满意度的影响效应与路径,为提升流动人口民生惠及面、补齐民生短板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所谓民生满意度,指的是满意度在民生领域中的运用,是民生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同时,民生需要及其满足手段来源于社会的生产创造(叶胥等,2018)[1],因而民生满意度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特点。许多民生调查机构根据这种特点,对民生满意度的量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将民生满意度分为生活满意度与民生整体满意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卫生调查”课题组,2018)[2];西南财经大学民生指数研究中心将经济生活、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宜居环境、公共管理和社会参与等纳入民生指数体系(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民生指数研发中心,2017)[3],因而基于这一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通常涵盖了非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等不同层面。

    自“Easterlin悖论”(Easterlin,1974)[4]提出以来,许多学者发现民生满意度与经济增长、收入、教育医疗、就业保障、城市化、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Gerdtham和Johannesson, 2001;Corderoa等,2017)[5-6]。Blanchflower和Oswald(2004)[7]对美英两国1972—1998年的民生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男性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女性的满意度,黑人的满意度正不断上升。此外,傅利平和贾才毛加(2017)[8]、袁建林(2017)[9]分析指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对居民主观幸福感(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个体的客观因素差异对民生满意的变化亦具有影响。Brockmann等(2009)[10]认为中国的居民幸福感与物质生活水平的上升并不适配,提高民生满意度比经济增长对国民幸福感的作用更大。阮荣平等(2017)[11]基于2014年和2015年中国民生入户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住房、就业和收入对居民政府满意度的影响有较强的上升趋势,教育医疗却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国民生调查2017综合研究报告指出,在经济企稳背景下,民生关切主要集中于收入、医疗、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而在就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尚有一些新的诉求时,则需夯实民生之本,多举措促进居民增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2]

    对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障(于盈,2010)[12]、婚姻生育(张建武等,2011;阎志强,2015)[13-14]、社会融合与居留意愿(于潇和陈新造,2017)[15]等方面,但基于流动人口民生关切问题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涉及两方面的主题:一是从实证角度分析社会融合对居留意愿的影响,如杨雪和魏洪英(2017)[16]认为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是影响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最显著的因素;张华初等(2015)[17]提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养老保障等社会融合对居留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效应;二是对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管理进行经验研究,如刘凯丽等(2019)[18]认为该类人群的社会保障管理水平涵盖了行政管理、基金管理、对象管理等方面,涉及政策、制度、机构等层面。

    综上所述,民生满意度研究的角度不同、内容较多,但研究对象集中于全体居民或以户籍划分的群体,有关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调查研究仍比较薄弱。由此,本文将针对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个体特征、经济能力、公共服务等禀赋资源如何影响民生满意度以及如何改善流动人口的民生状况等问题,利用非参数Ridit方法检验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的异质性,并通过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从多个维度分析民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影响路径。

    本文的指标体系参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3—2016年组织实施的“中国民生调查”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所选取的数据来自广州、深圳、江门等9个城市的1 191份有效问卷。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民生的阐述(习近平,2017)[19],借鉴中国民生调查指标体系以及袁建林(2017)[9]的做法,采用个人特征、经济能力、公共服务等3个维度共17个二级指标分析广东省民生状况(见表 1)。根据入户调查的评价选项,只考虑1-5档满意度并将选项中的“不清楚或不回答”予以剔除

    表  1  广东省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指标体系
    变量 变量细项 变量说明
    个人特征 年龄层 1=90后及其以后;2=80后;3=70后;4=60后及其以前
    性别 1=男性;0=女性
    婚姻状况 1=已婚(含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离婚、丧偶等);0=未婚
    健康状况 1=健康;0=患疾病
    文化程度 1=小学及其以下;2=初中;3=高中(含中专、技校)
    家人病史 家人生病住院:1=有;0=无
    公共服务 总体满意度 1=很不满意;2=不太满意;3=一般;4=基本满意;5=很满意
    政府服务满意度 1=很不满意;2=不太满意;3=一般;4=基本满意;5=很满意
    生态环境改善度 1=明显变差;2=有些变差;3=没有变化;4有些改善;5=明显改善
    食品安全改善度 1=明显变差;2=有些变差;3=没有变化;4有些改善;5=明显改善
    养老保障 对养老保障的担忧度:1=很担心;2=有些担心;3=不担心
    医疗卫生 对患病后治疗的担忧度:1=非常担心;2=比较担心;3=一般;4=不太担心;5=不担心
    经济援助 1=接受;0=没有接受
    经济能力 收入改善度 基准年为调查年的上一年:1=会明显减少;2=会有所减少;3=会和去年差不多;4=会有些增长;5=会显著增长
    就业 正在从事有收入的工作:1=有;0=没有
    月均收入 月均税后收入:1=0~3 000元;2=3 000~6 000元;3=6 000元及其以上
    住房面积 1=0~50 m2;2=50~100 m2;3=100 m2以上
    职业类型 1=管理人员(含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基层管理人员);2=技术人员(含专业技术人员、一线生产人员);3=一般从业者(含一般行政人员、一般业务员、个体户、农民等);4=无业者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① 原问卷中的选项1-6依次表示“很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清楚或不回答”。为便于分析,本文将其换算为具体得分,且将“不清楚和不回答”的情况予以剔除,即上述问题的赋值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进而将该类问题的答案转换为状况好的得分较高、状况差的得分低。。

    ② 该问卷的子女教育项目较分散,幼儿园、初中、中职、高中、大学及研究生等模块的缺失值较多,且广东省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较少,并不对当地教育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故本文不作考虑。

    广东省2013—2016年民生关切点的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本地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大致平稳,基本达到了一般满意水平;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正稳步上升,到2015年接近于比较满意水平(3.84)。图 1显示,2016年有44.25%的流动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达到“基本满意”,比本地人口还高出6个百分点,但“很不满意”的比例也高出本地人口2.17%。

    图  1  2016年广东省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对比

    流动人口在各年各项的民生满意度大多低于本地人口,具体表现在收入改善度的逐年降低、食品安全问题有所恶化、对未来养老保障资金来源担忧度上升等方面(见表 2),表 3为流动人口的各项民生满意度均值。

    表  2  广东省2013—2016年民生调查: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各项指标均值对比
    年份
    人口分类
    2013 2014 2015 2016
    本地 流动 本地 流动 本地 流动 本地 流动
    总体满意度 3.456 3.411 3.514 3.362 3.651 3.841 3.484 3.661
    收入改善满意度 2.988 2.946 3.164 2.864 3.010 2.728 2.584 1.835
    政府服务满意度 3.285 3.277 2.946 2.796 2.927 2.703 3.014 3.113
    生态环境改善满意度 3.517 3.204 3.052 2.853 3.205 3.283
    食品安全改善满意度 2.375 2.464 2.561 2.720 2.486 2.122
    养老保障担忧度 1.645 1.649 1.338 1.547 1.676 1.700
    医疗卫生担忧度 3.069 2.919 3.145 2.983 2.280 2.422
    注:表中原始数据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民生指数研究”入户调查(广东省),表内数据由作者综合计算所得。表 3同。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① 因调查设计差异,2013—2015年的个别选项不一样,尤其是2015年的民生调查项目发生了较大改动,2016年与2015年的调查项目基本相似。表 2主要截取了问卷中大部分相同或相似的7个项目。2013年的医疗卫生项目调查为“满意度”,2014年改为“是否担忧未来医疗卫生的经济来源”。2013年与2015年的流动人口根据“户口登记地”汇总所得,数据略有差异但不影响全文分析。将受访者的“对某件事是否担心”转化为“担忧度”,分值越高担忧度越小。

    表  3  2016年广东省流动人口不同群体的各项民生满意度均值
    类别 分类
    指标
    占比
    (%)
    民生总体
    满意度
    收入改善
    满意度
    政府服务
    满意度
    生态环境
    改善满意度
    食品安全
    改善满意度
    养老保障
    担忧度
    医疗卫生
    担忧度
    性别 58 3.60 2.93 3.45 3.46 2.88 2.37 2.58
    42 3.71 2.80 3.36 3.41 2.69 2.23 2.74
    婚姻状况 未婚 28 3.71 2.97 3.20 3.54 2.71 2.28 2.85
    已婚 72 3.64 2.81 3.48 3.39 2.79 2.29 2.60
    健康状况 患病 4.3 3.20 3.00 3.50 3.20 2.60 1.60 2.60
    健康 96 3.68 2.85 3.40 3.45 2.78 2.32 2.67
    月均收入 0~3 000 67 3.57 2.74 3.41 3.41 2.66 2.26 2.54
    3 000~6 000 22 3.80 3.16 3.51 3.51 2.98 2.35 2.80
    ≥6 000 10 3.92 2.96 3.08 3.46 3.04 2.29 3.25
    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17 3.60 2.95 3.38 3.45 2.88 2.15 2.60
    初中 27 3.69 2.74 3.44 3.48 3.00 2.16 2.66
    高中(含中专、技校) 29 3.61 2.80 3.44 3.42 2.52 2.33 2.73
    大专以上 27 3.73 2.95 3.34 3.39 2.74 2.45 2.6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2表 3可以看出,流动人口的各项民生指标具有以下具体特征。

    1.对政府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其中,政府服务满意度从“不太满意”上升至“一般”,均值增长了15.18%,并超过了本地人口。说明流动人口对政府服务和办事效率的总体认可度和公共卫生环境满意度逐步上升。

    2.收入、食品安全、养老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满意度不高。收入改善度从“与去年差不多”下降至“会有所减少”,说明居民认为其收入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其中,31.60%的调查对象觉得与上年相比其收入有所减少,这比认为收入提高了的人多了4.72%,这一变化说明流动人口对未来养老保障、医疗卫生等费用来源的担忧度相应上升。

    3.流动人口中不同群体的各项民生满意度稍有差异。未患病群体的民生总体满意度比患病群体的满意度高出15个百分点,达到“基本满意”。随着月均收入的增加,流动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明显上升,食品安全改善满意度得到提高,对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更加乐观,但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和收入改善的满意度稍有下降。总体而言,文化程度越高的流动人口,其民生总体满意度和收入改善满意度更高,对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的担忧度较小,基本上处在“一般”和“不担心”的状态。

    民生满意度指标包括了具有一定顺序级别的分类数据。为了比较不同群体的民生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可以采用Bross提出的非参数检验Ridit分析法。取一个样本量较多的分组或几组数据的合计作为参照组,将各组响应数按照参照组的样本结构变换成Ridit得分,通过变换后的Ridit得分比较各处理组之间的强弱关系(王星,2009)[20]

    待检验问题:不同群体(组)的民生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

    原假设H0:A1, A2, A3, …, Ar之间不存在差异;备择假设H1:至少存在一对Ai, Aj, 使得Ai≠Aj成立。其中,A1, A2, …, Ar为不同的处理水平。

    假设每一个处理组的得分均分布在不同的s个顺序类上,令vj是第j个顺序类的得分,则第i个处理组的得分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 {R_i} = \sum\limits_{j = 1}^s {{v_j}p\left( {i|j} \right)} = \sum\limits_{j = 1}^s {{v_j}{p_{ij}}/{p_{ \cdot j}}} $$ (1)

    其中,p·j是第j个顺序类的边缘概率,pij为第i个处理组第j个顺序类的联合概率,p(i|j)为条件概率。Ridit得分采用累积概率得分表示各个顺序真实的强弱水平。根据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得出统计量W的计算式为:

    $$ W = \frac{{12{O_{\cdot\cdot}}}}{{({O_{\cdot\cdot}} + 1)T}}\sum\limits_{i = 1}^r {{O_{i\cdot}}{{({R_i} - 0.5)}^2}} $$ (2)
    $$ {O_{\cdot\cdot}} = \sum\limits_{j = 1}^s {\sum\limits_{i = 1}^r {{O_{ij}}} } $$ (3)

    其中,Oij为第i处理(类别)在第j个顺序类上的响应数,O··为总的响应数,T为打结校正因子,根据Agresti(1984)[20]的研究,当样本量足够大时,T值趋近于1。当原假设H0成立时,上述统计量W近似服从于自由度v=k-1的χ2分布。Ri在大样本的情况下服从正态分布,取α < 0.05,95%置信区间的近似公式表示为:

    $$ {\overline R _i} \pm 1/\sqrt {3{O_{i\cdot}}} $$ (4)

    其中,RiR1, R2, …, Rr的秩平均。

    利用公式(2)和(4),可检验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各项民生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不同类型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的异质性,同时还可进行民生满意度的横向比较和内部差异分析。

    比较广东省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各项民生状况是否存在差异,需要计算出Ridit得分。本文以民生总体满意度为例,有效样本量为1 184,具体计算过程见表 4表 5

    表  4  广东省民生调查总体满意度Ridit的计算步骤
    步骤/级别 很不满意 不太满意 一般 基本满意 很满意
    ①访问总数 42 128 357 464 193
    ②访问数的1/2 21 64 178.5 232 96.5
    ③访问数累计 0 42 170 527 991
    ②+③ 21 106 348.5 759 1087.5
    R=(②+③)/样本数 0.018 0.089 0.294 0.641 0.918
    总计=R×① 0.745 11.459 105.080 297.446 177.27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5  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Ridit得分比较
    等级 总样本 本地人口 流动人口
    R 访问数 R1 访问数 R2
    很不满意 0.018 30 0.532 12 0.213
    不太满意 0.090 112 10.027 16 1.432
    一般 0.294 301 88.597 56 16.483
    基本满意 0.641 364 233.341 100 64.105
    很满意 0.918 147 135.019 46 42.251
    合计 954 467.516 230 124.484
    平均Ridit 0.490 0.541
    注:上表中R为全体人口总体满意度不同等级的Ridit累计概率,R1为本地人口总体满意度不同等级的Ridit得分,R2为流动人口总体满意度不同等级的Ridit得分。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已知参照组(总样本)Ridit的期望得分R=0.5。根据表 5和公式(4),可以得出本地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平均Ridit得分95%置信区间为(0.471, 0.509),与参照组有重合部分,即相对于调查的1 184个样本来说,其民生总体满意度差别并不显著。由于流动人口的Ridit置信区间(0.503, 0.579)高于参照组,可以认为民生总体满意度较总样本更高。查表并计算得到χ2=6.418, P=0.011,拒绝原假设,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差异显著(α=0.05)。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分析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多维民生状况满意度是否存在统计差异。

    表 4最后一行的加总数为591.999 9,依此可计算得出总样本的Ridit平均(期望)得分=591.999 9/1184=0.5。具体证明过程参见王星编著的《非参数统计》(王星,2009)[20]

    表 6表明,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收入改善满意度、食品安全改善满意度、生活环境改善满意度和政府服务满意度Ridit检验均接受原假设,不存在统计差异。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担忧度的P<0.001,两类人群的Ridit置信区间与参照组期望(0.5)并不交叠。其中,流动人口的Ridit得分更低、状况较差,即他们对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费用来源的担忧度较全样本更高;本地人口的Ridit得分高于全样本,反映他们对这两项费用来源的担忧度较整体更低。

    表  6  各项民生满意度的Ridit得分、置信区间与P值
    项目 本地人口 流动人口 P值
    Ridit平均得分 置信区间 Ridit平均得分 置信区间
    收入改善满意度 0.497 (0.478, 0.517) 0.511 (0.473, 0.549) 0.473
    食品安全改善满意度 0.512 (0.493, 0.532) 0.509 (0.471, 0.547) 0.989
    生活环境改善满意度 0.493 (0.473, 0.512) 0.530 (0.492, 0.568) 0.064
    政府服务满意度 0.495 (0.475, 0.514) 0.521 (0.483, 0.559) 0.199
    医疗卫生担忧度 0.536 (0.517, 0.556) 0.359 (0.321, 0.397) < 0.0001
    养老保障担忧度 0.527 (0.502, 0.553) 0.440 (0.402, 0.478) < 0.0001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② 根据表 1的设定,医疗卫生与养老保障担忧度分值越高,表示状况越好,即越不担心。此处的Ridit得分较高,表示状况较好,即担忧度会更小一些。

    利用Ridit检验研究流动人口不同群体民生满意度差异,计算得到月均收入、住房面积、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Ridit检验的Pinc=0.298, Phous=0.144, Pocc=0.197, Pedu=0.764,可认为上述类型的流动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差异并不显著。不同年龄层的民生总体满意度Ridit检验结果见表 7表 8图 2图 3

    表  7  不同年龄层民生满意度的Ridit均值、标准差与置信区间
    年龄层 观测的个数 均值 标准差 置信区间下限 置信区间上限
    90后及其以后 28 0.647 0.263 0.538 0.756
    80后 78 0.493 0.267 0.428 0.559
    70后 67 0.480 0.286 0.409 0.550
    60后及其以前 57 0.560 0.257 0.484 0.637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表  8  不同年龄层民生满意度的Ridit得分的tTest(LSD)
    Ridit组间比较的显著性水平在0.05的表示为:***
    组别比较 均值间差值 95%置信区间 Sig.
    1-2 -0.154 -0.271 -0.036 ***
    1-3 -0.166 -0.286 -0.047 ***
    1-4 -0.087 -0.210 0.036
    2-3 -0.013 -0.101 0.076
    2-4 0.067 -0.026 0.159
    3-4 0.079 -0.016 0.175
    注:1=90后及其以后;2=80后;3=70后;4=60后及其以前。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图  2  不同年龄层民生满意度Ridit分布
    注:图 2图 3横坐标表示组别,纵坐标表示Ridit得分。
    图  3  不同年龄层Ridit值的置信区间
    注:图 2图 3横坐标表示组别,纵坐标表示Ridit得分。

    不同年龄层民生总体满意度Ridit检验的χ2=9.295,Page=0.026,即不同年龄层的民生总体满意度有组别差异。如表 7图 3所示,流动人口90后的Ridit置信区间在参照组期望R的上方,这类人群较参照组(总样本)的民生总体满意度要更高;90后与80后的民生总体满意度比较平均Ridit得分差异为R90s-R80s+0.5≈0.679,说明流动人口90后的民生总体感受优于80后的概率,为67.87%。同理,高于70后与60后的概率分别是71.69%和61.16%。而流动人口80后、70后和60后的Ridit置信区与参照组期望得分交叠,即可认为该类群体的民生总体满意度与总样本差异不大。

    ① 此处计算得到流动人口不同年龄层总体民生满意度的参照组期望Ridit=(0.3130+1.8086+15.0957+60.8696+42.6)/230=0.5247。

    根据方差分析LSD检验两两比较的结果(见表 8),90后与80后、70后分别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这反映出不同年龄层民生总体满意度存在异质性。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民生感受有所改善,但老生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时间往往较长,限于低学历、低技能和低收入的制约,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民生获得感较低。

    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顺序级别,下面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y表示民生总体满意度等级,y=1表示很不满意,y=2表示不太满意,y=3表示一般,y=4表示基本满意,y=5表示很满意;赋值j=1, 2, 3, 4, 5;X表示影响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各种因素(见表 1),αβ为待估参数。Logistic函数设定如下:

    $$ P\left( {y = j|X} \right) = \frac{1}{{1 + {e^{\alpha + \beta {x_i}}}}} $$ (5)

    可以建立累计Logit模型:

    $$ Logit({P_j}) = {\rm{ln}}\frac{{P\left( {y \le j} \right)}}{{P\left( {y \ge j + 1} \right)}} = {\alpha _j} + \beta X $$ (6)

    其中:P(yj)是调查对象民生总体满意度取前j个等级的累计概率;αj是截距;β为一组与X对应的回归系数。得到αjβ的估计后,满足某种特定情况如yj的概率可以表示为:

    $$ P\left( {y \le j|X} \right) = \frac{{{e^{{\alpha _j} + \beta X}}}}{{1 + {e^{{\alpha _j} + \beta X}}}} $$ (7)

    利用公式(6)和(7)可以得到民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和各级满意度的影响路径。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同时拟合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见表 9。拟合信息显示模型1(有序Logistic模型)与模型2(有序Probit模型)均通过LR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至少有一个变量的估计系数不为零,模型是显著的。模型2与模型1的变量显著性、回归系数方向是一致的,且两者预测的各级民生总体满意度相关系数达到99%,可视为无差异,说明模型稳定。模型1的预测准确率为49.56%,且Pseudo R2高于模型2,拟合效果和准确性较好。模型1的平行性检验P值为0.118,表示回归方程满足平行性假设,方法有效。由于模型2与模型1的回归结果无差异,Logistic模型的系数更容易解释其实际意义。本文采用模型1探究个人特征、经济能力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效应。

    表  9  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回归结果
    变量 模型1:有序logistic模型 模型2:有序probit模型
    系数 OR值 标准误差 系数 标准误差
    个体特征 性别 -0.338 0.718 0.264 -0.172 0.151
    健康状况 1.412** 4.103 0.666 0.731** 0.366
    年龄(以90后及其以后为基准):
    80后 -0.965** 0.381 0.480 -0.515* 0.265
    70后 -0.998** 0.369 0.486 -0.583** 0.268
    60后 -0.146 0.864 0.492 -0.109 0.272
    经济能力 就业 -1.537*** 0.215 0.506 -0.850*** 0.307
    职业类型(以管理人员为基准):
    技术人员 -1.248* 0.287 0.683 -0.615 0.404
    一般从业 -0.733 0.480 0.478 -0.302 0.271
    无业人员 -2.467*** 0.085 0.650 -1.331*** 0.381
    收入改善度(以收入会比去年明显减少为基准):
    有所减少 0.277 1.319 0.479 0.178 0.271
    差不多 0.765* 2.149 0.412 0.453** 0.229
    有些增长 0.895* 2.446 0.458 0.504** 0.254
    显著增长 2.797*** 16.391 0.904 1.511*** 0.510
    公共服务 政府服务满意度(以很不满意为基准):
    不太满意 -0.004 0.996 0.807 -0.636 0.448
    一般 0.536 1.710 0.725 0.226 0.394
    基本满意 0.962 2.616 0.719 0.521 0.390
    很满意 3.134*** 22.963 0.980 1.779*** 0.543
    医疗卫生担忧度(以非常担心为基准):
    比较担心 0.714 2.043 0.374 0.370* 0.208
    一般 0.563 1.757 0.405 0.256 0.229
    不太担心 1.301*** 3.673 0.497 0.696** 0.276
    不担心 1.473*** 4.361 0.476 0.748*** 0.259
    -2对数似然值 542.294 551.938
    LR chi2 80.75 77.11
    Prob > chi2 0.000 0.000
    Pseudo R2 0.128 0.123
    注:******分别表示p < 0.1、p < 0.05、p < 0.01;OR值即优势比,表示当自变量从基准级别取值改为另一级别的取值时,OR值将会变成原来取值的eβ倍。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从个人特征因素来看,健康状况是影响民生总体满意度十分重要的因素,健康人群拥有更高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可能性为患病人群的4.10倍,因而需要关注因病致残、无劳动能力、衰老致病等流动人口的民生水平。以新生代90后及其以后的流动人口为基准,年龄层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其他年龄层的民生总体满意度提高的概率明显更低。80后和70后民生总体满意度提高的平均可能性分别为90后的38.10%和36.86%。这一方面说明新生代流动人口民生感受较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生代流动人口的民生问题有所恶化,满意度的提升难度较大。

    2.从经济能力因素来看,从事有收入工作的人群拥有更高民生总体满意度等级的平均概率为没有从事有收入工作人群的21.51%,反映有收入的流动人口对民生有更高的期望值。这类人群一般具备较好的经济实力,民生诉求往往也更高。这一结论与期望失验理论(Ilgen, 1971;Oliver, 1981)[21-22]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以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觉得收入“显著增长”的流动人口其民生总体满意度更高的平均概率是那些觉得“显著减少”的流动人口的16.39倍。相较于基层、中层及以上的管理人员而言,其他职业类型的流动人口对民生的总体满意度明显低于基准组的满意度。其中,技术人员和无业者拥有更高民生满意度的平均概率分别为管理人员的28.72%和8.48%。这反映出民生保障对于基层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包括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村干部等)的惠及程度远超出其他职业类型人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量有关流动人口行为的研究结论,同时也说明经济考虑(收入与支出成本)对流动人口具有重要影响(Richey, 1976)[23]

    3.从公共服务因素来看,政府服务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对政府服务“很满意”的流动人口,有更高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可能性为“不满意”群体的22.96倍;对医疗卫生“不太担心”和“不担心”的群体,其民生总体满意度提高的平均概率是基准组的3.67倍和4.36倍。公众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满足,政府服务符合有效治理假说(尉建文和谢镇荣,2015)[24]。群众看病易,医疗卫生资源保障多,会促使公众更有融入社会的意愿,民生满意度将会更高。阮荣平等(2017)[11]在研究民生状态对政府满意度的动态效应时指出,收入、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和就业对居民政府满意度影响较大,且住房、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上升趋势。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民生保障力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提升服务态度,深化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与随迁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政策的施行与推广,对提高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基于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的视角,本文研究广东省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以及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探讨了个人特征、经济能力和公共服务等因素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效应,得出如下结论。

    1.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在民生总体满意度、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担忧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比总样本的满意度要更高一些,表明广东省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和管理政策已取得良好成效。

    2.不同年龄层的流动人口其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90后及其以后的民生总体满意度高于总样本,80后、70后和60后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差距不大;老生代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显著低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

    3.政府服务、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经济能力中,收入改善度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职业类型的民生满意度呈负向变化趋势。以管理人员为基准,其他职业类型拥有更高民生满意度的概率低于管理人员民生满意度的30%。从个人特征来看,健康人群拥有更高民生满意度的平均可能性为患病人群的4倍多;以90后及其以后为参照,其他年龄层的民生总体满意度提高的可能性显著下降,主观意愿的民生惠及面呈现出不对等性。

    在广东省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流动人口的民生保障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民生短板仍然存在。根据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要继续推进针对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首先,各级政府应当继续完善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保障流动人口无论在什么地区就业都能享受到与该地区户籍居民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可以考虑将流动的人口民生问题写入政府管理服务绩效的考核内容。

    其次,应逐步消除现行户籍制度因二元分割产生的对就业、教育、居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改革与完善流动人口的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型城镇化改革过程中,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使流动人口快速融入城市。在释放人口红利的同时,要实现流动人口城镇化和市民化的目标,积极采取措施将流动人口纳入所在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如全面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建立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的流动人口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2.   积极引导公共服务资源向脆弱群体适当倾斜,补齐民生短板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户籍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大军,但其就业和落户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现行落户政策主要是为了吸引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低学历的技能人才落户难度非常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人口的劳动竞争力减弱,而社会融入意愿愈加强烈。该类流动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专业技能较弱,多为散工、临时工或处于低端产业链的工种,收入较低,民生诉求较大,但仍然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其内部也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和需求失衡。大量流动人口面临“既融入不了的城市,也回不去农村”的发展问题,需引起相关政府部门重视,找到妥善的解决之道。

    解决民生资源失衡问题,需适度放宽对流动人口的政策限制,并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信息库,关注其对社会资源的需求信息,协调和安排部分财政资金向弱势群体适度倾斜。要关注老生代流动人口的发展问题,提高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参加自考、自修和职业培训等教育课程,提升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要重视解决部分企业临时工或散工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加强对用人单位和用工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优化用工制度和劳动环境。要在补齐民生短板的同时,注重民生资源的均衡性发展,促进不同层面的群体均能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与成果。

    3.   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的民生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民生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来看,就业和健康状况依然是影响民生满意度的显著因素。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是流动人口参与正常社会活动的基础,是他们解决房租费用、家庭分离费用、留守子女教育支出、生活费用等成本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提高民生满意度的前提。健康状况良好的群体不仅能降低医疗成本,还能有更高的生活愉悦度,幸福感也更强。因此,民生满意度的提高意味着既要提高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又要满足主观需求,这就要求流入地政府要扩大民生资源的惠及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流动人口的民生诉求主要体现在收入与就业、健康与保障、医疗卫生、政府服务等方面。为此,政府要重视流动劳动力的失业问题,积极组织社会招聘会和创业交流会,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可支配收入;要将流动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解决农民工流动人口面临的就业保障问题,包括收入、工资拖欠、劳动合同、工伤死亡、社保医保等;积极组织针对流动人口的关怀和温暖活动,提高户籍居民与流动居民的社会融合度,定期举办医疗保健检查,关注低收入、患病等脆弱群体的民生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实现民生保障网的不断深化和惠及面的不断扩大。

  • 图  1  2016年广东省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对比

    图  2  不同年龄层民生满意度Ridit分布

    注:图 2图 3横坐标表示组别,纵坐标表示Ridit得分。

    图  3  不同年龄层Ridit值的置信区间

    注:图 2图 3横坐标表示组别,纵坐标表示Ridit得分。

    表  1  广东省流动人口的民生满意度指标体系

    变量 变量细项 变量说明
    个人特征 年龄层 1=90后及其以后;2=80后;3=70后;4=60后及其以前
    性别 1=男性;0=女性
    婚姻状况 1=已婚(含初婚有配偶、再婚有配偶、离婚、丧偶等);0=未婚
    健康状况 1=健康;0=患疾病
    文化程度 1=小学及其以下;2=初中;3=高中(含中专、技校)
    家人病史 家人生病住院:1=有;0=无
    公共服务 总体满意度 1=很不满意;2=不太满意;3=一般;4=基本满意;5=很满意
    政府服务满意度 1=很不满意;2=不太满意;3=一般;4=基本满意;5=很满意
    生态环境改善度 1=明显变差;2=有些变差;3=没有变化;4有些改善;5=明显改善
    食品安全改善度 1=明显变差;2=有些变差;3=没有变化;4有些改善;5=明显改善
    养老保障 对养老保障的担忧度:1=很担心;2=有些担心;3=不担心
    医疗卫生 对患病后治疗的担忧度:1=非常担心;2=比较担心;3=一般;4=不太担心;5=不担心
    经济援助 1=接受;0=没有接受
    经济能力 收入改善度 基准年为调查年的上一年:1=会明显减少;2=会有所减少;3=会和去年差不多;4=会有些增长;5=会显著增长
    就业 正在从事有收入的工作:1=有;0=没有
    月均收入 月均税后收入:1=0~3 000元;2=3 000~6 000元;3=6 000元及其以上
    住房面积 1=0~50 m2;2=50~100 m2;3=100 m2以上
    职业类型 1=管理人员(含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基层管理人员);2=技术人员(含专业技术人员、一线生产人员);3=一般从业者(含一般行政人员、一般业务员、个体户、农民等);4=无业者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广东省2013—2016年民生调查: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各项指标均值对比

    年份
    人口分类
    2013 2014 2015 2016
    本地 流动 本地 流动 本地 流动 本地 流动
    总体满意度 3.456 3.411 3.514 3.362 3.651 3.841 3.484 3.661
    收入改善满意度 2.988 2.946 3.164 2.864 3.010 2.728 2.584 1.835
    政府服务满意度 3.285 3.277 2.946 2.796 2.927 2.703 3.014 3.113
    生态环境改善满意度 3.517 3.204 3.052 2.853 3.205 3.283
    食品安全改善满意度 2.375 2.464 2.561 2.720 2.486 2.122
    养老保障担忧度 1.645 1.649 1.338 1.547 1.676 1.700
    医疗卫生担忧度 3.069 2.919 3.145 2.983 2.280 2.422
    注:表中原始数据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民生指数研究”入户调查(广东省),表内数据由作者综合计算所得。表 3同。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6年广东省流动人口不同群体的各项民生满意度均值

    类别 分类
    指标
    占比
    (%)
    民生总体
    满意度
    收入改善
    满意度
    政府服务
    满意度
    生态环境
    改善满意度
    食品安全
    改善满意度
    养老保障
    担忧度
    医疗卫生
    担忧度
    性别 58 3.60 2.93 3.45 3.46 2.88 2.37 2.58
    42 3.71 2.80 3.36 3.41 2.69 2.23 2.74
    婚姻状况 未婚 28 3.71 2.97 3.20 3.54 2.71 2.28 2.85
    已婚 72 3.64 2.81 3.48 3.39 2.79 2.29 2.60
    健康状况 患病 4.3 3.20 3.00 3.50 3.20 2.60 1.60 2.60
    健康 96 3.68 2.85 3.40 3.45 2.78 2.32 2.67
    月均收入 0~3 000 67 3.57 2.74 3.41 3.41 2.66 2.26 2.54
    3 000~6 000 22 3.80 3.16 3.51 3.51 2.98 2.35 2.80
    ≥6 000 10 3.92 2.96 3.08 3.46 3.04 2.29 3.25
    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17 3.60 2.95 3.38 3.45 2.88 2.15 2.60
    初中 27 3.69 2.74 3.44 3.48 3.00 2.16 2.66
    高中(含中专、技校) 29 3.61 2.80 3.44 3.42 2.52 2.33 2.73
    大专以上 27 3.73 2.95 3.34 3.39 2.74 2.45 2.66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广东省民生调查总体满意度Ridit的计算步骤

    步骤/级别 很不满意 不太满意 一般 基本满意 很满意
    ①访问总数 42 128 357 464 193
    ②访问数的1/2 21 64 178.5 232 96.5
    ③访问数累计 0 42 170 527 991
    ②+③ 21 106 348.5 759 1087.5
    R=(②+③)/样本数 0.018 0.089 0.294 0.641 0.918
    总计=R×① 0.745 11.459 105.080 297.446 177.270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Ridit得分比较

    等级 总样本 本地人口 流动人口
    R 访问数 R1 访问数 R2
    很不满意 0.018 30 0.532 12 0.213
    不太满意 0.090 112 10.027 16 1.432
    一般 0.294 301 88.597 56 16.483
    基本满意 0.641 364 233.341 100 64.105
    很满意 0.918 147 135.019 46 42.251
    合计 954 467.516 230 124.484
    平均Ridit 0.490 0.541
    注:上表中R为全体人口总体满意度不同等级的Ridit累计概率,R1为本地人口总体满意度不同等级的Ridit得分,R2为流动人口总体满意度不同等级的Ridit得分。
    下载: 导出CSV

    表  6  各项民生满意度的Ridit得分、置信区间与P值

    项目 本地人口 流动人口 P值
    Ridit平均得分 置信区间 Ridit平均得分 置信区间
    收入改善满意度 0.497 (0.478, 0.517) 0.511 (0.473, 0.549) 0.473
    食品安全改善满意度 0.512 (0.493, 0.532) 0.509 (0.471, 0.547) 0.989
    生活环境改善满意度 0.493 (0.473, 0.512) 0.530 (0.492, 0.568) 0.064
    政府服务满意度 0.495 (0.475, 0.514) 0.521 (0.483, 0.559) 0.199
    医疗卫生担忧度 0.536 (0.517, 0.556) 0.359 (0.321, 0.397) < 0.0001
    养老保障担忧度 0.527 (0.502, 0.553) 0.440 (0.402, 0.478) < 0.0001
    下载: 导出CSV

    表  7  不同年龄层民生满意度的Ridit均值、标准差与置信区间

    年龄层 观测的个数 均值 标准差 置信区间下限 置信区间上限
    90后及其以后 28 0.647 0.263 0.538 0.756
    80后 78 0.493 0.267 0.428 0.559
    70后 67 0.480 0.286 0.409 0.550
    60后及其以前 57 0.560 0.257 0.484 0.637
    下载: 导出CSV

    表  8  不同年龄层民生满意度的Ridit得分的tTest(LSD)

    Ridit组间比较的显著性水平在0.05的表示为:***
    组别比较 均值间差值 95%置信区间 Sig.
    1-2 -0.154 -0.271 -0.036 ***
    1-3 -0.166 -0.286 -0.047 ***
    1-4 -0.087 -0.210 0.036
    2-3 -0.013 -0.101 0.076
    2-4 0.067 -0.026 0.159
    3-4 0.079 -0.016 0.175
    注:1=90后及其以后;2=80后;3=70后;4=60后及其以前。
    下载: 导出CSV

    表  9  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总体满意度回归结果

    变量 模型1:有序logistic模型 模型2:有序probit模型
    系数 OR值 标准误差 系数 标准误差
    个体特征 性别 -0.338 0.718 0.264 -0.172 0.151
    健康状况 1.412** 4.103 0.666 0.731** 0.366
    年龄(以90后及其以后为基准):
    80后 -0.965** 0.381 0.480 -0.515* 0.265
    70后 -0.998** 0.369 0.486 -0.583** 0.268
    60后 -0.146 0.864 0.492 -0.109 0.272
    经济能力 就业 -1.537*** 0.215 0.506 -0.850*** 0.307
    职业类型(以管理人员为基准):
    技术人员 -1.248* 0.287 0.683 -0.615 0.404
    一般从业 -0.733 0.480 0.478 -0.302 0.271
    无业人员 -2.467*** 0.085 0.650 -1.331*** 0.381
    收入改善度(以收入会比去年明显减少为基准):
    有所减少 0.277 1.319 0.479 0.178 0.271
    差不多 0.765* 2.149 0.412 0.453** 0.229
    有些增长 0.895* 2.446 0.458 0.504** 0.254
    显著增长 2.797*** 16.391 0.904 1.511*** 0.510
    公共服务 政府服务满意度(以很不满意为基准):
    不太满意 -0.004 0.996 0.807 -0.636 0.448
    一般 0.536 1.710 0.725 0.226 0.394
    基本满意 0.962 2.616 0.719 0.521 0.390
    很满意 3.134*** 22.963 0.980 1.779*** 0.543
    医疗卫生担忧度(以非常担心为基准):
    比较担心 0.714 2.043 0.374 0.370* 0.208
    一般 0.563 1.757 0.405 0.256 0.229
    不太担心 1.301*** 3.673 0.497 0.696** 0.276
    不担心 1.473*** 4.361 0.476 0.748*** 0.259
    -2对数似然值 542.294 551.938
    LR chi2 80.75 77.11
    Prob > chi2 0.000 0.000
    Pseudo R2 0.128 0.123
    注:******分别表示p < 0.1、p < 0.05、p < 0.01;OR值即优势比,表示当自变量从基准级别取值改为另一级别的取值时,OR值将会变成原来取值的eβ倍。
    下载: 导出CSV
  • [1] 叶胥, 谢迟, 毛中根.中国居民民生获得感与民生满意度:测度及差异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0): 3-2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LJY201810001.htm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中国民生调查2017综合研究报告---经济企稳背景下的民生发展[J].管理世界, 2018(2): 1-12. doi: 10.3969/j.issn.1002-5502.2018.02.001
    [3]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民生指数研发中心.中国省会城市民生满意度指数报告[M].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7.
    [4] EASTERLIN R A. Does economic growth improve the human lot?some empirical evidence[M]∥PAUL A DAVID, MELVIN W REDER. Nations and households in economic growth: essays in honor of moeses abramovitz.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78.
    [5] ULF-G GERDTHAM, MAGNUS JOHANNESS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ppiness,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results based on Swedish micro data[J]. The journal of socio economics, 2001, 30(6): 553-557. doi: 10.1016/S1053-5357(01)00118-4
    [6] JOSE MANUEL CORDEROA, JAVIER SALINAS-JIMENEZB, M MAR SALINAS-JIMENEZA. Explo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happiness across countries: a conditional robust nonparametric frontier 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7, 256(2): 663-672. doi: 10.1016/j.ejor.2016.07.025
    [7] BLANCHFLOWER D G, OSWALD A J. 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 88: 1359-1386. doi: 10.1016/S0047-2727(02)00168-8
    [8] 傅利平, 贾才毛加.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资本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的实证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 231-23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DXS201704007.htm
    [9] 袁建林.基于Logistic方法的辽宁省民生满意度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7(6): 29-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LGX201706008.htm
    [10] BROCKMANN H, DELHEY J, WELZEL C, et al. The China puzzle: falling happiness in a rising economy[J].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09, 10(4): 387-405. doi: 10.1007/s10902-008-9095-4
    [11] 阮荣平, 周佩, 程郁.多维度民生状态对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动态效应---基于"中国民生调查"民生关切点入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 2017(6): 88-10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ZWH201706006.htm
    [12] 于盈.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以广东河源埔前镇为例的考察[J].学术研究, 2010(10): 82-88. doi: 10.3969/j.issn.1000-7326.2010.10.013
    [13] 张建武, 李楠, 赵勋.流动人口变动对广东出生人口数量影响研究[J].南方人口, 2011(6): 56-66. doi: 10.3969/j.issn.1004-1613.2011.06.008
    [14] 阎志强.广东流动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化特征[J].西北人口, 2015(4): 114-117. doi: 10.3969/j.issn.1007-0672.2015.04.020
    [15] 于潇, 陈新造.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对流动人口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17(3): 181-190. doi: 10.3969/j.issn.1000-114X.2017.03.022
    [16] 杨雪, 魏洪英.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新特征及影响机制[J].人口研究, 2017(5): 63-7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KYZ201705006.htm
    [17] 张华初, 曹玥, 汪孟恭.社会融合对广州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J].西北人口, 2015(1): 7-11. doi: 10.3969/j.issn.1007-0672.2015.01.002
    [18] 刘凯丽, 任佳贺, 杨佳艳.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1): 168-17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ZJJ201901064.htm
    [1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7-10-27)[2019-02-17].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0] 王星.非参数统计[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162-163.
    [21] ILGEN D R. Satisfaction with performance as a function of the initial level of expected performance and the deviation from expectations[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performance, 1971, 6: 345-36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0030507371900225
    [22] OLIVER R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1, 4: 460-469. http://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9256588_A_Cognitive_Model_of_the_Antecedents_and_Consequences_of_Satisfaction_Decisions
    [23] RICHEY N. Explanations of migration[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76, 2(1): 363-404. doi: 10.1146/annurev.so.02.080176.002051
    [24] 尉建文, 谢镇荣.灾后重建中的政府满意度---基于汶川地震的经验发现[J].社会学研究, 2015(1): 97-11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HXJ201501005.htm
  • 期刊类型引用(5)

    1. 马克星,相雨佳,贺书锋. 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水平及影响因素. 科技和产业. 2023(10): 30-37 . 百度学术
    2. 严驰昊,宁常郁,赵银军. 中国跨省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非参数统计方法. 广西科学. 2023(03): 587-596 . 百度学术
    3. 蒋云亮,耿玉德. Logistic模型下民生满意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林区的调研数据. 社会科学家. 2021(08): 98-103 . 百度学术
    4. 徐浙宁. 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青年研究. 2020(05): 1-13+94 . 百度学术
    5. 胡洪曙,武锶芪. 基于获得感提升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优化研究. 财贸经济. 2019(12): 35-49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图(3) / 表(9)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78
  • HTML全文浏览量:  140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1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5-21
  • 网络出版日期:  2021-05-22
  • 刊出日期:  2019-10-28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