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0卷  第5期

经济理论探索
数字化贸易流动对地区间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
刘秉镰, 曾锦萍, 刘玉海
2025, 40(5): 4-20.
摘要: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重塑了地区间贸易方式,同时也通过数字化贸易流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对地区间专利技术转移行为产生影响。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地区间专利技术转移数据和国家税务总局采集的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地区间数字化贸易流动对专利技术转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间数字化贸易流动显著提高了专利技术转移数量,这一结论在利用工具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地区间数字化贸易流动促使购方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并且促进了购方地区产业升级,激发了购方地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需求,进而促使地区间专利技术转移数量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地区间数字化贸易流动对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因地区相对地理位置、数字化水平、贸易水平以及专利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拓展性分析发现,地区在专利技术转移网络中的点度中心度降低,但与销方地区专利技术转移的关系强度提高,说明相比拓展新的技术联系,购方地区更倾向于与其存在贸易往来的地区之间进行专利技术转移。
三人成虎岂能安之若素:媒体负面报道对外商撤资的影响
余官胜, 刘敏
2025, 40(5): 21-34.
摘要: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商撤资规模的增加引发广泛关注。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库,实证检验媒体负面报道对外商撤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媒体负面报道显著增加了外商撤资概率,网络媒体在负面报道影响外商撤资的过程中存在“放大效应”,该结论经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二是这种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高竞争行业中更为显著;三是负面报道通过降低销售净利率、加剧融资约束、推高股市波动率三条路径作用于外商撤资;四是在不同维度的网络负面报道中,公司高管负面报道的影响占主导;五是企业ESG表现、数字化转型以及政府政务效率提升、税收优惠可缓解上述压力。本研究系统揭示媒体负面报道对外商撤资的作用机制,明确高管负面报道的主导性,为“稳外资”提供企业与政府协同应对的新视角。
产业投资与地区产业链延伸:垂直结构视角
李天健
2025, 40(5): 35-49.
摘要:
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中国政府产业投资偏好上游部门,并通过产业政策加以支持,由此形成垂直生产结构。本研究将垂直结构理论引入空间经济学,以“156工程”为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产业投资对地区产业链延伸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县上游工业部门获得投资越多,上游工业行业在其长期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及集聚水平越高;在机制上,由于垂直结构的存在,对上游工业行业的投资抑制了本地关联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且投资行业上游度越高,其对下游企业的抑制效应越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增加被投资行业产业链生产分割长度将有助于提升本地关联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表明产业投资若想在长期取得合意效果,需降低行业层面的市场结构扭曲。
管理与企业绩效
“揭榜挂帅”何以抑制企业创新泡沫——基于创新要素集聚视角的分析
刘东慧, 白福萍
2025, 40(5): 50-64.
摘要:
在经济增速换挡的关键时期,“揭榜挂帅”模式作为我国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能够有效遏制企业创新泡沫。文章以2016—202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各年度实际参与省或市级“揭榜挂帅”的上市企业名单,以此探析“揭榜挂帅”对企业创新泡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揭榜挂帅”能够显著抑制企业创新泡沫,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创新要素集聚视角分析,“揭榜挂帅”通过拓展企业知识宽度、吸引耐心资本注入、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发挥知识效应、资金效应、资源效应,进而抑制企业创新泡沫;异质性分析表明,当所处地区数字政府建设程度较深、金融集聚水平较高、创新禀赋较弱时,“揭榜挂帅”对企业创新泡沫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揭榜挂帅”对企业创新泡沫的抑制作用带来了企业劳动雇佣的精简和高级化。研究为推进“揭榜挂帅”模式实施、抑制企业创新泡沫提供了理论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效应研究
程博, 蔡云霏, 胡朝会
2025, 40(5): 65-77.
摘要:
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监督治理工具,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引导国有企业“脱虚向实”是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2019年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事件,实证检验经济责任审计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责任审计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影响机制为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和增加实体资本投资。进一步分析表明,经济责任审计的影响效应在地方国有企业、资本市场关注度高、两职分离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研究既丰富和拓展了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因素、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又为有效引导国有企业“脱虚向实”行为提供了微观层面证据,还对加强国有企业治理、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等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智能制造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
牛子恒, 金环, 李欣泽
2025, 40(5): 78-90.
摘要:
制造业企业加成率提升是制造强国建设的直观体现。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为准自然实验,综合评估了智能制造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智能制造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加成率,并且智能制造提升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效果对于成熟期企业、国有企业、处于技术更迭快的行业及中东部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调节机制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智能制造提升企业加成率的作用效果就越强。研究结论为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撑。
财税与公共管理
机器人应用与劳动者报酬变化——总体演变与结构分化的一致性逻辑
宋培, 李琳, 娜梅雅, 艾阳
2025, 40(5): 91-109.
摘要:
机器人应用正深刻改变全球生产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对收入分配产生复杂而深远的影响。研究将劳动者技能和性别差异纳入一般均衡模型,指出劳动报酬份额的总体演变方向取决于机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生产关系,而机器资本对劳动者技能的依赖程度以及不同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差异,决定了技能工资溢价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和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发现当前机器人应用会降低劳动报酬份额、扩大技能工资溢价以及缩小性别收入差距,其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在2013年之后逐步显现。异质性检验发现,机器人应用对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对技能工资溢价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非青年劳动者以及第三产业劳动者中更加突出,对性别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在西部地区、青年劳动者以及第二产业劳动者中更大。机制检验发现,资本深化与就业冲击的替代效应,以及技能升级和产业转型的互补效应是机器人应用影响劳动者报酬的双重渠道。
人口老龄化压力下社会养老保障承载力研究
李放, 刘丹晨, 沈苏燕
2025, 40(5): 110-128.
摘要: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和重要挑战,如何建构适应老龄社会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障系统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焦点。基于承载力理论,提出社会养老保障承载力概念,通过构建“经济-服务”二维分析框架,系统阐释人口老龄化压力下的中国社会养老保障承载力。在时间维度上,2011—2022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障承载力从基准值0.214上升至0.323,经济承载力与服务承载力皆呈波动上升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各省份社会养老保障承载力形成了差异化发展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障承载力存在“倒U”滞后型动态关联,结构红利效应、弹性约束效应与复合压力效应共同构成核心作用路径,同时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承载力与服务承载力的内在机制具有显著差异。研究为构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养老保障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启示。